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但为什么他们一个是法家,一个是儒家?
1、那是因为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儒家与法家的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两家都认为应该实现天下大治,都主张以礼法治国。
只是认为人性偏善的儒家认为要通过道德教化来治国,而认为人性本恶的法家则认为要以暴力刑罚治国。
2、但要注意的是,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偏善而非人性本善。因此在孔子之后,有些儒家学派主张“人性偏恶”。
荀子便是先秦儒家“人性偏恶派”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而孟子则是“偏善派”的代表。
3、正因如此,荀子在文章曾多次批评过孟子。从“人性偏恶”的角度出发,荀子认为仁义是治国修身的原则,但治国手段应该是以礼法为主,教化为辅。荀子的治国思想与法家的治国思想已经很接近了。
4、韩非子将荀子的“人性偏恶”发展为“人性本恶”,而这正是法家绝大部分观点思想的基础。韩非子在此基础上将之前法家的各派思想观点汇总融合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扩展资料
荀子成就:
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_,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
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