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历史
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里用史很多,我自己给你总结一下(我也懒地全部复制下来)
第一句写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第二句写南朝武帝刘裕.他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下阕
第一句: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夕封山勒石纪功而还,指宋文帝“有封狼居胥意”,派兵北伐,结果大败而归。
第二句: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的情景。
四十三年前,,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形势是大有可为的。
刚即位的宋孝宗也颇有恢复之志,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
可是符离败退后,他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势,再一次与金国通使议和。
从此,南北分裂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辛弃疾的鸿鹄之志也就无从施展。
第二句 佛狸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追击王玄谟,驻军公步山,建行宫,后人称此为佛狸祠。
佛狸:拓跋焘小名。
就是说,四十三年后,重新经营恢复中原的事业,民心士气,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当然要困难得多。
“烽火扬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对照所展示的历史图景,正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感慨心声。
第三句 廉颇:战国时越国名将,晚年曾‘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这个的意思是有谁能赏识他.(廉颇的仇人贿赂赵王派出的人,赵王最终没有采用他.)
另
诗中的历史片段,不就是用典么. 你可以着重介绍李义山,他就是以这个闻名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