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原题为《风筝——孩提记事》。文章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风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风筝教学反思1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我国每年都会举行风筝大赛,中外人士踊跃参加,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风筝热。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风筝绚丽多姿、各具风格,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对风筝的历史、制作等各方面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件大好事。其次,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放风筝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而组织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改进风筝、举行校园风筝擂台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我相信,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学生将会受益匪浅。第一环节是学生制作。最开始学生的想法都非常好,如选定自己喜欢的风筝,准备材料进行模仿。但是越往后做就越难。首先是材料的问题。学生尝试了很多材料,包括树枝条、竹条、方便筷子、塑料吸管、挂历纸、塑料布、棉布、红领巾、雨衣等。在反复的尝试中学生开始出现了情绪上的厌烦,而我也因为学生制作得慢,出现的问题多而产生了急躁的情绪,恨不得帮学生去做,我也确实动手做了一些。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愚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如果教师见到错误就包办代替地为学生解决,那学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学生也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了,更不会体验到自己做事取得成功的乐趣了,再直白一点:课堂的亮点没了。想明白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在学生再次试飞风筝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平和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会感到暗暗心喜,因为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就表示他在思考,会想方法去解决。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学生制作的风筝在放飞中出现的问题已经了如指掌,在我的板书卡片上也都有所体现。但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全部出示,因为我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指导的作用。本节课学生找到了一部分放飞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掉,对于学生没有找到的问题和答案,我将在下次的实施活动中继续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
风筝教学反思2
上完本课,我空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我认为把作者写的《风筝》安排在第一课,未免太难了。因为作者先生的文章语言比较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刚进初中的学生?这位同学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请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强调地指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不能退缩!
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相照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通过几节课和同学一起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