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解读
1. 一个关于鱼竿和鱼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素材解读】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适用话题】 理想与现实;团结与协作
2 章鱼的悲哀
章鱼的'身体是非常柔软的,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为它没有脊椎,甚至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它们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破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顿。它几乎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但是,渔民们有办法制服它。他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而且通向死胡同。
【素材解读】我们有时也有章鱼的悲哀。比如,遇到苦闷、烦恼、失意、诱惑等时,这些如同瓶子,我们也会像章鱼一样不顾一切地向里钻。这时的我们不明白,在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值得争取的东西。章鱼的悲哀警示我们:不要使自己的思想变得狭隘。
【适用话题】不要自我囚禁 如何发挥优势 走出困境 3爱惜羽毛
胡适先生成名很早。但他成名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评价道:“适之先生,爱惜羽毛。”比胡适稍早的梁启超先生也是个“爱惜羽毛”之人。胡适先生曾多次向唐德刚教授说,梁启超先生遗墨真迹可稽考者约有3万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没有—件是“苟且落笔”的。何以故?胡适以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
【素材解读】一个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固然让人讨厌,但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则很可能趋向沉沦。黑格尔说:“人应当尊敬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所以你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惜自己的声誉。
【适用话题】行事谨慎 治学严谨 爱惜声誉 细节决定成败 素材展示
缺边的牡丹
我国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个人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把画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来访,看到此画,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花还没有画完,缺少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买主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于是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新画。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哈哈一笑,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才真正是“富贵无边”啊。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素材解读】同样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使得视野开阔、思路灵活,不拘泥不死板。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凡事多往好处想,从而少生烦恼、苦毒,而多有喜乐、平安。
【适用话题】要有主见 乐观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不能将喜或忧寄托于外物
素材展示
素材展示
老鼠与书
当我被拘禁在艾拉斯博士医院的时候,我开始产生了惊恐危机。一天,我决定就我自己的情况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我被恐惧压倒了,恐惧夺走了我的生活乐趣。”医生说,“在我办公室里,有一只老鼠,总是在咬我的书。如果我不顾一切地要抓住这只老鼠,那么它就会躲着我,而我一生就只能是去搜寻和捕抓它,其他任何事都做不了。因此,我将那些最重要的书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老鼠去啃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书。这样,它仍然是一只老鼠,不会变成一个恶魔。一个人应该对某些事情感到害怕,并将自己所有的恐惧都集中到这些感到害怕的事情上面,这样,你就可以有勇气去做其他事情了。”
【素材解读】社会上有很多让你看不惯、不顺心或感到恐惧的人和事,如果你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上面,那么,你将终生生活在苦恼、痛苦甚至恐惧之中,幸福感将被你自己抛弃。所以,要学会换一种思路,化解烦恼。
【适用话题】化解烦恼 换一种思路 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素材展示
睿智的馆长
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藏书有1.28亿册,书架的总长超过了800公里。可是,2007年的一天,一个图书管理员对毕灵顿馆长说,这里的有些书因为太难读懂,从来没有人看。毕灵
顿听了管理员的话,沉思了一下,说:“这件事由我想办法解决吧。” 第二天,毕灵顿馆长让管理员把那些无人借阅的书都收集在一起,放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然后写了一块牌放在上面:“告诫大家,这些书很难读,只有学问渊博的人才能读懂。”这块牌子吸引了许多读者的目光,很快,这些很久无人借阅的书就全部被借出去了。
【素材解读】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总会有很多资料如石沉海底,为人所忽略。而在以经济利益为上的当前,人们的阅读趋向功利化、口味化,一些经典书籍早被人们忽视,躺在仓库里发黄发霉了。毕灵顿馆长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击中了读者的软肋,可谓是智慧灵光的闪现。
【适用话题】禁锢与创新 智慧的力量 阅读与时代 人性的弱点 素材展示
梁实秋的条件
梁实秋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莎士比亚,遂成为这个方面的权威。他原计划用20年时间把《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结果却用了30年的时间。在朋友们为他举行的“庆功会”上,他在发表演讲时说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大家洗耳恭听,他停了一下,接着说:“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如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第二,他必须不是天才,如是天才,他就去做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意工作了;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一席幽默,赢得笑声、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