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简介: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产业链全景图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政策推动:政策规划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
——市场规模现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扩大
中国新车生产为我国新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下,汽车维修与改装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74万亿元左右。
注:1)同比增速数据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每年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同比数据均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数据进行同比。
2)2020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进出口现状:进出口金额呈现下行
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7-2019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别为353.1亿美元、665.5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8%、4.4%。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下,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0年1-11月,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294亿美元,同比增长0.1%;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507.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从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在进出口市场占比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81.42%和61.78%;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占比达20.23%,进口金额占比仅为1.83%;发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市场中占比均在10%以下。
注:内圈为进口产品结构,外圈为出口产品结构。
——市场研发现状:多方机构合作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节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如下图所示,有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如上汽大众和日本瑞萨共同成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有的整车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如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与IT企业合作,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未来“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及投资兼并现状
——区域竞争格局: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在2020年国际百强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有11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
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2164.67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首位。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2020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2019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投资兼并现状: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并购加快
——投融资市场繁荣。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市场于2015年达到峰值,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88件和80.05亿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为53.64亿元,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投资空间。
未来零部件企业投资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并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投资并购类的案例,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品的投资并购案例有7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品投资并购案例有14起。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品、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并购来看,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汽车售后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资或合资品牌占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我国目标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去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行业内的兼并将会增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汽车产销量触及天花板,汽车零部件在新车配套领域发展有限,巨大的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点之一。
——发展前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一、总论
1.1 汽车 总行业:销量增速势微,渠道库存承压,由“增量”转为“存量”
1.1.1乘用车市场: 一方面,行业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我国 汽车 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期(2001-2010 年,销量 CAGR 为 24%)和稳步发展期(2011-2017 年,销量 CAGR 为 7%)后,囿于需求端饱和及消费疲软影响,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2018 年同比-3.5%。同时 乘用车市场趋于饱和,SUV(结构占比 42%,自主品牌扎堆投放区)、轿车、MPV、交叉型等车型销量均趋于下降态势。另一方面,经销商库存高企,其库存预警持续位于警戒线(50%) 之上, 且自主品牌库存压力高于合资品牌。
1.1.2乘用车市场格局: 预计 2019 年开启的乘用车置换需求集中在 15 万以 上市场,优势品牌开启寡头增长时代。自主品牌以中低端品牌(15 万元以下)起家,在30 多年的积累后以四成市占率站稳脚跟,开始尝试上探深入合资品牌腹地(20 万元以上),但在置换需求下有下滑风险。 优势车企上汽集团 /广汽 集团/吉 利 汽车 /长城汽 车/比 亚迪销量增速远高于行业,预计未来头部企业将凭借资金/产品/品牌/渠道等多重优势加 速行业洗牌,弱势自主品牌亏损扩大,或并购重组重生,或退出市场。
1.1.3商用车市场: 持续低迷,新能源化明显。预计 2018 年客车销量下滑 5%,2019 年持平。且客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公交新能源趋势明显。
1.1.4政策刺激: 短期见效不明显,任重道远。第一,个税改革释放的消费对 汽车 市场影响有限,无法有效提振 汽车 消费力。第二,现阶段若施 行购置税优惠,在 汽车 进入阶段性饱和,且居民消费水平受经济疲软 及房地产挤压影响下,难以企及 2015 年的效应;同时,刺激的需求大 多为透支性需求。第三,国六标准实施将促使经销商加大优惠清理库 存,但同时也存在消费者持币观望国五车型贬值空间,从而短期抑制 销量增长的风险。
1.2.1新能源 汽车 市场: 乘用车方面,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市总体低迷的逆势中保持强势增长,前 11 月同比增长 87%。结构上,A00 级轿车、A 级轿车、A0 级 SUV 成为纯电动支柱车型(80%纯电份额),插混占据 2~3 成稳定份额;消费区域上,较为集中;厂商上,纯电厂商集中 度提升,插混厂商寡头格局。从趋势上,新能源 汽车 历经三个阶段— —补贴驱动拉动小车型、运营需求创造稳定 A 级车销量、自主需求利 好 A0 级SUV及中高端车型,未来仍是与燃油车竞争,渗透率不断增 大的过程,而电动车企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成本导向的单车盈利上, 部分优势车型将脱颖而出。预计新能源 汽车 仍将维持高速增长,2018 年乘用车全年销量达93万辆,预计 2019 年达 133 万辆,同比增长43%。而商用车方面,主要受补贴影响。
1.2.2电动车 2019 年演变: 从运营转向自主消费,需求从低端向中端上探。首先,电动车需求拆分为个人消费、出租和网约平台、分时租赁三个维度,其中个人消费呈性价比及品牌多元化,主要受牌照和路权、一 线城市续航及二、三线城市性价比拉动;出租和网约平台追求续航及运营中的极致性价比;分时租赁由于重资产制约及用户的廉价短途代步需求,倾向中低端车型。其次,未来主要有 5 个趋势,即限牌限行 城市新能源 汽车 加速渗透、电动车低端需求向中端上探、自主消费与运营市场或将逐渐分离、18 万~30 万元价格区间为合资品牌密集投放 区和特斯拉及蔚来对 30 万以上豪华车型的挑战。
1.2.3新能源 汽车 政策端: 补贴政策调整对高续航乘用车影响有限,双积分效果尚未显现。其一,补贴,新能源 汽车 放量增大补贴车型基数,预 计 2018/2019 年国补为 401/461 亿元,同比上升 12%/15%。2018 年 乘用车销售结构已向高续航转移,部分缓解退坡影响。而网传方案中 商用车单位电量补贴下调已被市场反映。其二,双积分,目前受负积分比正积分 1:4 的供求关系影响,交易价格低于 1000 元;未来可能随考核指标严格化,供求关系回升 1:1.3-1.5,积分价格将有提升。
1.2.4爆款车型: 由燃油车推演,怎样的电动车将脱颖而出?从整体出发, 续航里程 300~450 公里、售价 8~10 万和 13~15 万元两档、外观“合眼缘”、 驱动/ 高压系 统/智 能配置 等综合 性能强、具几 个区别 于燃油车 体验感亮点的电动车最有可能成为主流消费车型。从单一车型出发, 纯电动优势车型集中度高,将其分为五档——第一,A00 微型轿车, 售价 4~7 万,主打价格优势。第二,A0 级 SUV,售价 8~12 万,在性 价比优势基础上拓展外观、配置等 1~2 个亮点。第三,A 级轿车,售 价 12~16 万,以高续航及快充优势从运营车切入。第四,中型车,售 价 18~30 万,空间大,配置亮眼。目前车厂还是以补贴为导向,仅少 数车厂布局中型车区间,未来与合资厂竞争。第五,以蔚来ES8 为代 表的从高端切入的车型,售价高于 30 万。而对于插混,售价高于同级 别燃油车 3~8 万,为未来合资品牌发力点。
1.3.1 传统 汽车 零部件承压, 汽车 零部件板块估值处十年以来的低位。 受传 统 汽车 市场低迷拖累,传统 汽车 零部件企业出货承压。投资逻辑为把 握下游客户+新能源/智能驾驶布局两条投资主线。零部件与优质客户 的绑定和深化合作能够缓解行业下行带来的业绩下滑。此外,技术领 先的公司有望在“三化”变革中提升议价能力,收获中长期的增长。 如华域 汽车 、精锻 科技 、福耀玻璃、敏实集团、星宇股份、拓普集团。
1.3.3 2019 年投资重点:特斯拉产业链。 特斯拉将快速推进中国市场,于 2019 年在上海临港将建成部分 Model 3 产线,并打算启用本地采销模 式,能够盘活一大批国内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江浙沪 汽车 产业 链集群);也将填补国内 25~40 万元电动车价格区间产品线。以目前已 进入特斯拉的 12家一级供应商看,增量 EPS 最大者为旭升股份,未 来将受益于 Model 3 上量利好,同时也存在毛利率降低及特斯拉开发 二供的风险。对于潜在供应商,特斯拉供应链的新进入者能获得纯增 量业绩;此外,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意味着可能得到国际及国内新能源 整车厂认可,带来增量新订单。
2.1 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预计 2018 年同比-3.5%,终端渠道压力加大
终端经销商压力加剧,优惠力度加大,自主品牌压力更为明显
2.2 格局:自主品牌头部集中趋势明显,日德系亮眼,韩法系或出局
产业投资新规加速行业集中进程,利好龙头车企。
2.3 客车:市场继续低迷,新能源客车成为增长重点
2.4 政策端:预计个税改革对销量刺激不大,国六实施或加大库存压力
购置税率调整对销量刺激更为明显,但即使再次出台,预计效果不再显著 。
国六标准实施或提升渠道压力,部分需求或待2019 年 7 月释放。
3.1 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高歌猛进,商用车现复苏迹象
3.2 电动车 2019 年演变:从运营转向自主消费,需求从低端向中端上探
3.2.1 市场拆分:个人消费、出租和网约平台、分时租赁各取所需
电动车需求分为三个维度——个人消费导向、出租和网约平台导向、分时租赁导向。 各维度主流车型略有差 别——个 人 消费 呈性价 比及品 牌多元 化; 出 租和网 约平台追 求续航 及运营 中的极 致性价比;分时 租赁由 于重资产 制 约 及用户 的廉价 短途代 步需求 ,倾向 中低端车 型。 此外,电动车牌照 和路 权优势不 可忽视, 为一线 城市自 主消费 最看重属 性,同 时也为 运营车 大批 量获得牌照的主要途径。而截至 2017 年底,滴滴平台活跃 26 万辆新能源 汽车 ,对比 2017 年 77.7 万辆的电动车销量,运营车需求不可忽视,大胆 假设,电动车发展是由运营用途向自主需求延伸的过程。
个人消费导向:牌照和路权、一线城市续航及二、三线城市性价比。
3.2.2 未来演变:需求逐步多元化,中高端竞争处初期
3.3 政策端:退补对高续航乘用车影响有限,双积分效果尚未显现
3.3.1 补贴退坡驱动下,车型向高续航、大型化发展
新能源 汽车 放量增大补贴车型基数,预计2019 年国补规模同比上升 15%。 2016 年新能源车累计国补 411 亿元(乘用车80 亿/客车 326 亿/专用车 4 亿),根据我们的补贴拆分测算,预计 2018/2019 年国补为 401/461 亿元, 同比上升 12%/15%。
乘用车:高续航车型影响有限
网传补贴方案对高续航车型影响较小。 2019 年网传补贴方案中续航 200km 以下车型补贴将取消,200~250km 车型退坡 38%,250~300 退坡 29%,300~400km 车型退坡 24%,400~500km 车型退坡 10%,500km 以上车型补贴不退坡,高续航车型的销量相对较小。
2018年销售结构已向高续航转移,部分缓解退坡影响。 2017 年续航 200km 以下车型占比 50%,2018 前 11 月比例降至 8%,续航 200~250km 车型占比为 9%,续航 300km 以上车型上升至 55%(vs 2017 年 17%), 销售结构趋于良好。
随着高续航车型的渗透率提升,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国补增长。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获得补贴80亿,补贴数量约 19 万辆(占当年新 能源乘用车销量的 55%),单车补贴约4.34万元。根据补贴退坡趋势,我们假定:
1)2017/2018/2019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车型数量占销量的比例分别为 85%/89.5%/89%。
2)2019 年纯电动 乘用车补 贴方案 按照网传 方案, 不设过 渡期,插电 混动车型补贴退坡 20%,标准补贴为1.76万元。
3)2017 年各车型销量 采用实际 值,2018/2019年终端销量预测分别 为 74/97 万辆,2018/2019 年100≤R<150、150≤R<200、200≤R <250、250≤R<300、300≤R<400、400≤R<500、R≥500 分别 销 售 结 构 占 比 为 1%/6%/9%/22%/23%/26%/2%和 0%/4%/4%/17%/47%/45%/15%。
基于以上假定,我们预计2017/2018/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分别同比+106%/+48%/+38%,2019 年乘用车补贴实际呈增长态势。
商用车:单位电量补贴下调已被市场反 映
3.3.2 双积分效应暂未显现,价格未来或将上涨
3.4 爆款车型:由燃油车推演,怎样的电动车将脱颖而出?
电动车消费现状:各市场维度格局雏形已现,优势车型持续推出。
燃油车消费现状:中低价位 SUV 受到热捧,自主品牌受到认可。
燃油车向电动车推演: 为价格、外观、性能、内饰、品牌五个属性的综合得分,其中价格为先导因素,优势车型为在各价格档位实现其 他四个 属性 的最佳搭配。而对于未来趋势,合 资及国外品牌进入及自主品牌上探将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A级 SUV及豪华车竞争蓄势待发,车型重心由价格优势向性能、品质转移,电动车车型评价走向多元化。
4.1 传统 汽车 零部件承压,估值处于低位
4.2 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增量空间大,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相比传统 汽车 零部件,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增量空间更大 ,毛利率更高,其享受更高的估值。 1)从行业层面来看, 新能源 汽车 增长保持强势给零部件 提供较大增量空间。2)从盈利能力看,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面临的技术环境 更加复杂,制造工艺要求更高,因而其毛利率高于传统 汽车 。例如:电动 涡旋压缩机毛利率(约 30%+)高于传统的涡旋及斜盘压缩机(约 20%+)。 3)从估值看,截至2018年年底,新能源 汽车 板块 PE 为 23,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板块PE为 20,高于 汽车 及 汽车 零部件整体板块。
4.2.1 热管理:高续航化趋势带动新增量
热管理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成长的子行业之一。 目前电动车单车热管理系统价值 5000 元,市场超 100 亿。
从趋势看,热泵空调是纯电动 汽车 制热最佳解决方案。在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 要保证低能耗制热,热泵空调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 效能系数比 PTC 加热高出2-3倍,可以有效延长 20%以上的续航里程。
高压线束是新能源 汽车 高速成长的子行业之一。 汽车 线束市场规模已达千亿。传统 汽车 线束 发展较为成熟,与整车厂绑定紧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乘用车线束单车价值在 2500 - 4500 元。而新能源车线束系统单车价值 5000 元,高压线束价值 2500 元,市场超100亿。
从现状来看:
从长期趋势来看:
4.3 特斯拉产业链:特斯拉上海工厂将改变什么?
特斯拉已来。7 月 10 日,特斯拉(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年产 50 万辆整车的超级工厂—— Gigafactory 3 落地,具研发、制造、销售功能。特斯拉成为首家独资入华 车企。特斯拉将快速推进中国市场,于 2019 年将建成部分 Model 3 产线, 并打算启 用本地采 销模式 ,但也 存在在 加州完成 车身、 底盘、 电池, 在中 国进行总装的可能性。以上海项目环评披露的 25 万辆整车目标来看,将盘 活一大批国内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填补国内 25~40 万元电动车价格区 间产品线,蚕食部分国内电动车企份额。
4.3.1 对于上海:带动当地经济,利好长三角 汽车 产业链集群
特斯拉国产化对供应商的业绩增量贡献? 上海工厂可能最初以组装业务呈现——即从弗里蒙特运输车身,从Gigafactory 运输电池 pack 和动力总成,在中国组装。
自动驾驶时代来临。对于智能驾驶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自动驾驶改变 汽车 产业格局和出行方式。相比与传统的 汽车 行业,电动车在系统控制与执行层面更适合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与车联网、共享化结合的趋势,能够有效的预防交通事故、同时减少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使其容纳不断上升的通流量。全球近 20 万亿的 汽车 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行业更迭催生巨大投资机会,预计我国 2030 年自动驾驶 汽车 会占据整体出行 里程40%以上;目前在 ADAS 基础上,L2~L3 级自动驾驶贡献标配化需求,为目前主要的投资机会;L4~L5 级尚待成熟化。二是自动驾驶在部分领域 的 商业模 式逐渐 确立。行业发展沿着基础理论、传感器、芯片和解决方案逐步传导,发展关键点集中于降本、优化及数据积累。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