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怎么才算好?
首先文学作品好坏标准的矛盾,在大师里也很剧烈,意见不一。的确有纳博科夫喜欢奥斯丁、马尔克斯崇拜福克纳这样的慧眼相惜,但也有史蒂文森吐槽惠特曼、尼采吐槽但丁、纳博科夫吐槽陀大爷、斯泰因吐槽庞德、威尔斯吐槽萧伯纳、劳伦斯吐槽麦尔维尔和劳伦斯、斯泰因吐槽所有人、钱德勒吐槽海明威之类例子。
这可以推广到一切文艺作品:门德尔松说歌德一度不喜欢贝多芬(当然小门也暗示歌爷爷晚年端庄的灵魂被贝少爷的昂扬给激了);瓦格纳说维也纳集体热爱罗西尼这事“简直让人作呕”;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不对付;马蒂斯刚看见毕加索时也没给什么好话;傅山说他痛恨赵孟_:“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等等。
其实哪怕是一个人自身,读书标准都在随时随地起变化。一个伟大作家晚年和早年的作品可能完全相反,对“好作品”的标准也会大有变更。我身边许多人,都是早年读小学语文课本的道德文章,然后看了两本好书,看见《西厢》就跟贾宝玉一样觉得倍儿美好,读了一身花间金粉气又觉得《古诗十九首》才是冲淡王道。但钟嵘把曹子建列到《诗品》里的上级,不是因为他多么质朴,而是架不住子建哥“词采华茂、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啊!
所以,判断文章好坏,是个很主观的事儿,自己喜欢比什么都重要。非要拿某个标准强加于人,比如文笔、结构、幽默感、悲悯、思想性、戏仿程度等为硬标准,就很难统一。各有艘好嘛。
非要定个标准来”客观的评价一部作品“,马尔克斯一个念头很有趣。话说福克纳和海明威彼此不对付,但马尔克斯同时粉这俩人。他没拘泥于标准和趣味,而是以一个作家身份说:
“我们写小说的人看小说,就要看这小说是怎么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