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10个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族粗。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兆宽镇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6、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
释义: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大臣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太过分了!”
主父偃说道:我从青年时就出外游学,达四十巧运多年,弄得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将军门下时其他宾客都厌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我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这说法类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7、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张耳陈馀列传》。
释义: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陈馀比张耳小,他对张耳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
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因为张耳、陈馀对于恢复赵地的功劳是同样的。
陈馀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
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发现受骗后,就投向了项羽一方。韩信与张耳破赵地,斩杀了陈馀。
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出自《刺客列传》。
释义:有本事的人只会为赏识自己的人做事。《刺客列传》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是说把我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国士的态度来报答他。
女为悦己者容,可以说是对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
9、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出自《儒林列传》。
释义:学者要依据学术真理发言,不要为了阿谀世俗权势而撒谎。
汉武帝征召辕固生入朝廷做官时,公孙弘也在被征召之列,当时辕固生瞪着眼睛对公孙弘说了上面那句话。
公孙弘做官后果然曲学阿世,证实了辕固生的先见之明。
10、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出自《李斯列传》。
释义: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选择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小吏,在上班地方的厕所里,看到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在官府的粮仓里,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
于是李斯深有感慨,说了上面那句话。
人类社会有不同的阶层,有贫富差距,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和地位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保障社会的公平和谐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