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的基础不牢,表面上前秦统一了北方,但那是军事上的短暂征服而已,在被灭亡国家还没彻底臣服之前,就开始对东晋的战争是非常不明智的。而且,前秦内部并不团结的,被灭亡国家的君主和大臣没有被杀或者流放、囚禁,反而被前秦君主苻坚重用,相对跟随苻坚多年立下汗马功劳的诸多将领、大臣,待遇反而不如降臣,另外前秦王猛等大臣认为这些降臣终会成为祸乱,多次建议苻坚杀掉慕容氏等人,而苻坚不听,所以前秦内部是有矛盾的。被前秦灭亡的国家中,很多降臣都想着复国,最值得一提的例子就是前燕的慕容垂。慕容垂有勇有谋,在前燕朝廷被排挤才不得已投降前秦。前燕灭亡之后,王猛知道慕容垂雄心壮志,处心积虑想杀掉他,使得慕容垂在前秦如履薄冰,心里萌生了兴复燕国的想法。所以他极力怂恿苻坚打东晋,想从中创造机会。前秦的军队问题也大,一个是各民族混杂,还有东晋的降将也被苻坚留在军队,比如朱序。苻坚用人不得不说确实心胸宽广,什么人都用,却也不看清楚对方是否忠诚。秦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实际很多还在进军途中,在淝水前线的军队并不多,估计就只有符融的二十五万前锋。在淝水之战前,史书记载苻坚抛弃大部队,带着八千轻骑就和符融会合了。而东晋方面则相反,东晋的政局一直比较稳定,桓、谢两大家族在国家利益面前能够团结一致。在秦军南侵前夕,东晋长江中上游守将桓冲倾十万荆州兵北伐,进攻襄阳和蜀地,以减轻下游的压力。下游谢安主政,他的侄子谢玄也非常有军事才干,新组建的北府兵虽然人数少,参加淝水之战的只有八万,但是非常精锐。淝水之战前,有个前奏对两军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洛涧之战。东晋鹰扬将军刘牢之率五千精兵乘夜强渡洛涧,袭击前秦大将梁成,仅一夜间,前秦阵亡一万五千人,梁成等十员将领被杀,加上被淹死、俘虏的,梁成部五万秦军(一说两万)就此灰飞烟灭。所以这次触目惊心的惨败,让前秦从上至下成了惊弓之鸟。以至于在淝水之战正式开始时,苻坚大意后撤,东晋降将朱序在秦军中散播秦军失败的谣言,几十万秦军如潮水般溃败。
展开全部
前秦的失败原因
第一,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
苻坚
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苻坚本应接受这一意见,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便使本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的统一政权建立在较深厚的基础上,然后统一全国才有希望。然而,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征兵百万,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因而不得人心,战斗力低,以致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
第二,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战中遭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苻坚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忠奸并蓄,而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符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英主,更加骄傲,任人更是不择贤愚,群臣的逆耳忠言再也听不进去,对顺耳的阿谈奉承之语却倍加赞赏。在伐晋向题上,他拒绝听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劝阻,反而听信怀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谗言,一意孤行,“愎谏违谋”,“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这样就没能组成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集团,其兵败淝水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观分析,战前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临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这也是前秦在犯水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苻坚不顾主客观条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他报有侥幸求胜心理,战略上骄傲轻敌。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苻坚为之震动,开始产生了畏晋思想。所以,当他与前锋军统帅特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于是,苻坚由轻敌变为怕敌,由冒进转为败逃,终子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
第四,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东晋的胜利原因
1、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第一,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
苻坚
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苻坚本应接受这一意见,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便使本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的统一政权建立在较深厚的基础上,然后统一全国才有希望。然而,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征兵百万,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因而不得人心,战斗力低,以致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
第二,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战中遭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苻坚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忠奸并蓄,而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符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英主,更加骄傲,任人更是不择贤愚,群臣的逆耳忠言再也听不进去,对顺耳的阿谈奉承之语却倍加赞赏。在伐晋向题上,他拒绝听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劝阻,反而听信怀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谗言,一意孤行,“愎谏违谋”,“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这样就没能组成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集团,其兵败淝水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观分析,战前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临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这也是前秦在犯水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苻坚不顾主客观条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他报有侥幸求胜心理,战略上骄傲轻敌。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苻坚为之震动,开始产生了畏晋思想。所以,当他与前锋军统帅特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于是,苻坚由轻敌变为怕敌,由冒进转为败逃,终子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
第四,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东晋的胜利原因
1、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