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后妃子们是怎样的归宿?
常规的来说:皇上死后,皇后和太子的生母继续生活在宫中,她两人成为太后(假如太子是皇后所生,就只有一个太后)。其它的妃子,全部都要出宫。有子嗣的,就跟随王子在宫外生活。没有子嗣的,大多出家为僧尼(不可以再嫁人)。
但也有一个现象:妃子可能会自杀来陪葬。
用活人殉葬是一项残忍野蛮的行为。
殷商时期的“人殉”“活人献祭”制度,是中国殉葬制度的起始。
有人说,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印第安人的“活人献祭”规模之大,是人类历史上最罕见的。
周代推翻的是商王朝,对活人殉葬制度是排斥的。周代的礼仪文化是,利用刍灵(即草人)来代替活人陪葬。
到了春秋时期的孔子时代,人们开始用“俑”来代替草人来作陪葬了。“俑”虽然比活人陪葬好一点,但还是比草人的成本高很多,有点太奢侈了。而且“俑”做的越来越逼真了(如兵马俑)。
孔子见到这种社会现象,非常感慨,觉得看到人俑陪葬,感觉就像活人陪葬一样,难以接受。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虽然重视厚葬,但儒家同时又最重视“仁”,儒家对活人殉葬的态度,是非常反对的。反对到连用人俑陪葬,都觉得太残忍。
《礼记·檀弓下》记载: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哉?
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刍灵,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
从以上段落可以看出,孔子觉得,用活人殉葬是非常糟糕的行为,糟糕到甚至制人偶殉葬都是不人道的。因为孔子觉得陶瓷人偶太像人了,不人道。而用稻草扎的物件(刍灵)殉葬,就是比较合适的了。
这就是孔子的“为俑者不仁”、“为刍灵者善”的观点。可见孔子只能接受采用刍灵(草人)陪葬,不接受人俑陪葬,更别提活人陪葬了。
《孟子.梁惠王下》: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朱熹的《孟子集注》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荀子·礼论篇》中说:“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意思是,削减死人的随葬品而增加活人的花费叫做“墨子之道”,减少活人的花费而增加死人的随葬品叫做糊涂,而杀死活人为死人陪葬叫做凶残!
可见,在儒家文化里,从孔子,孟子,荀子到朱熹,都是反对活人殉葬的。不但反对活人殉葬,而且反对用高价的实物祭器,他们都倡导使用廉价的器物如草人来殉葬。
但是很可惜,中国历代,残忍的使用活人陪葬的案例还是层出不穷:
春秋时期,秦国的活人殉葬习俗最盛行。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秦穆公死后,“从死者177人”。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秦二世正式宣布后宫妇女全部殉葬。这次殉葬的宫女和被害工匠人数,竟多到"计以万数"。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汉代以后,绝大多数皇帝不再采用活人陪葬殉死。常有汉代皇帝死前留下遗诏,命令无子嗣的妃嫔宫女出宫,而不是命后宫们自杀来陪葬皇帝。
隋唐宋时期,基本沿袭汉代习俗。
但是在北方的胡人政权,殉葬制度已经死灰复燃,并一度波及大臣。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就杀死百余名大臣做殉葬。
金代女真贵族下葬风俗,是不用棺椁,但要殉葬,“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
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并有四十名贵族宫女殉葬。
元代时,活人殉葬制度再次达到一个小高峰。蒙兀死时,沿途杀了两万人殉葬(《马可波罗记》)。
元朝甚至大肆鼓励民间殉葬。 例如《元史·卷三十四》所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可见民间活人殉葬,朝廷还颁令褒奖。
到了明代,明初时期,沿袭了元代的殉葬恶习。
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妃子,都是当场自杀而陪葬。
明成祖死后,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明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分别为: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
明宣宗死后,陪葬妃子七人。
一直到明英宗(1427-1464),才彻底废除了殉葬恶习。史载英宗病重,“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从此以后,明代王室消灭了人殉制度。
清初,皇室人殉制一度非常盛行。太祖努尔哈赤死后,有大妃乌拉纳喇氏、庶妃阿吉根、代因扎殉葬。皇太极死后,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顺治皇帝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清圣祖康熙时,汉将朱斐上疏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下令废除人殉制度。此后历代皇帝再未曾下令大规模活人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