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不会,一定都不懂,快中考了,不明白化学式...化学式中那些字母是怎么来的,还有为什么有的加括号?都不动吖...
初三化学不会,一定都不懂,快中考了,不明白化学式...化学式中那些字母是怎么来的,还有为什么有的加括号?都不动吖
展开
展开全部
中考化学复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要求会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综合性问题。 王云巧老师针对考生在化学复习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
<br> 误区一:只重题型不重源头
<br>
<br> 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br>
<br> 在复习中除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中的食盐、食醋、苏打等经常在试题中遇到。尤其是苏打即纯碱的用途、变质、发生反应等问题几乎年年都会考到。
<br>
<br> 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
<br>
<br>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只重听讲不重参与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够了,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并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王云巧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
<br>
<br> 王云巧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
<br>
<br>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br>
<br> 王云巧说,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
<br>
<br> 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
<br>
<br> “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王云巧说,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br>
<br>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
<br>
<br>化学
<br>一. 结构
<br>原子 离子 分子
<br>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br>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br>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br>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施来恩和施汪 发现原子的
<br>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氧8个 氢1个 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 同位素 质子相同 种子数不同
<br>
<br>物质的分类 ①单质和化合物
<br>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
<br>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
<br>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br>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br>例如 空气中有氧 有氮 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
<br>二. 化学式
<br>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
<br>H20 或者C02 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 表示 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 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
<br>2CO 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 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br>CL`` 表示一个离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
<br>化合价 常见的 金属一般显正价
<br>铁 Fe 正3或者正2
<br>Al 铝 正3
<br>H 氢 正1
<br>锰 Mn 正4
<br>氧 O 负2
<br>铜 C u 正2
<br>硫 S 正6
<br>碳 C +4或者+2
<br>镁 Mg +2
<br>钾 K 正1
<br>Ca 钙 正2
<br>锌 Zn正2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氢氧根 OH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NH4 氨根 正一
<br>写法 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 把负价的写在后面 例如H2O “H是正价的 O的负价的”
<br>读法 从后面向前面读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钠 后面的是硫酸根 后向前读 读做硫酸钠”
<br>
<br>还有建议你去背 门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个 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 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
<br>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试的时候会给的
<br>
<br>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
<br>化合价为0 这东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 2*1+-2=0 存在
<br>CO2 C正4 O负2 一起还是0 存在
<br>
<br>三. 化学方程式
<br>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br>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br>↑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 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br>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br>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br>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br>2Na +2H20 = 2NaOH+ H2↑ 制取氢气的
<br>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br>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br>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br>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br>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br>(+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br>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r>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r>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br>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br>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br>AgNO3+HCl=AgCl↓+HNO3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br>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
<br>列方程式方法的
<br>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br>② 配平 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br>1.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br>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br>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br>变成 2H20=2H2+O2
<br>4. 注意还没完 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br>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br>四. 反应了类型
<br>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br>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br>CaO+H2O=Ca(OH)2
<br>2H2+O2=2H20
<br>② 分解 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br>2KCl03加热=2KCl+3O2↑
<br>2H202=2H20 + 02↑
<br>③ 置换 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br>Fe + H2SO4= FeSO4 +H2↑
<br>④ 复分解 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 (AB+CD=AC+BD)
<br>BaCl2+H2SO4=BaSO4↓+2HCl
<br>AgNO3+HCl=AgCl↓+HNO3
<br>
<br>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br>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br>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br>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br>五. 计算
<br>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br>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br>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br>⑤ 列出方程 求出结果
<br>⑥ 答
<br>例子 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br>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br>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 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br>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br>4/4g=36/X ⑤ 列出方程
<br>X=36g ⑥求出结果
<br>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br>六. 酸碱盐
<br>① 酸 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加上氢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br>
<br>② 碱 都有OH 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
<br>金属离子 Na钠 AL 铝 Cu铜 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br>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
<br>③ 盐 有碱的特点 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
<br>碱的特点 金属离子 酸的特点 酸根 就可以了
<br>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
<br>七. 酸碱盐反应
<br>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 沉淀 或水 生成)
<br>① 酸 HCl+NaOH=H2O+NaCl
<br>② 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br>③ 盐 CuSO4+2NaOH=Cu(OH)2↓+NaSO4
<br>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NaOH + H2SO4= Na2SO4+ H2O
<br>② 金属单质 Fe + H2SO4= FeSO4 +H2↑
<br>③ 金属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br>④ 盐 BaCl2+H2SO4=BaSO4↓+2HCl
<br>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CuSO4+2NaOH=Cu(OH)2↓+NaSO4
<br>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br>③ 还可以很盐反应 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br>AgNO3+NaCl=AgCl↓+NaNO3
<br>只要你细心点 努力背好以上的 相信你可以成功的
<br>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二.重点、难点、热点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② 学科之间综合,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
根据近年中考化学趋势我们在总复习中重点抓好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该科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在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小结→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反馈→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
第二轮分块复习。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章复习(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升学试题,框化当年试题量,搞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四、 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 .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 .注意心理训练。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二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总之,这些都是我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化学总复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只是一个初探,希望大家多提保贵意见。
<br> 误区一:只重题型不重源头
<br>
<br> 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br>
<br> 在复习中除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中的食盐、食醋、苏打等经常在试题中遇到。尤其是苏打即纯碱的用途、变质、发生反应等问题几乎年年都会考到。
<br>
<br> 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
<br>
<br>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只重听讲不重参与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够了,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并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王云巧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
<br>
<br> 王云巧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
<br>
<br>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br>
<br> 王云巧说,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
<br>
<br> 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
<br>
<br> “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王云巧说,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br>
<br>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
<br>
<br>化学
<br>一. 结构
<br>原子 离子 分子
<br>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br>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br>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br>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施来恩和施汪 发现原子的
<br>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氧8个 氢1个 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 同位素 质子相同 种子数不同
<br>
<br>物质的分类 ①单质和化合物
<br>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
<br>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
<br>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br>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br>例如 空气中有氧 有氮 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
<br>二. 化学式
<br>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
<br>H20 或者C02 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 表示 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 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
<br>2CO 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 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br>CL`` 表示一个离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
<br>化合价 常见的 金属一般显正价
<br>铁 Fe 正3或者正2
<br>Al 铝 正3
<br>H 氢 正1
<br>锰 Mn 正4
<br>氧 O 负2
<br>铜 C u 正2
<br>硫 S 正6
<br>碳 C +4或者+2
<br>镁 Mg +2
<br>钾 K 正1
<br>Ca 钙 正2
<br>锌 Zn正2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氢氧根 OH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NH4 氨根 正一
<br>写法 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 把负价的写在后面 例如H2O “H是正价的 O的负价的”
<br>读法 从后面向前面读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钠 后面的是硫酸根 后向前读 读做硫酸钠”
<br>
<br>还有建议你去背 门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个 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 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
<br>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试的时候会给的
<br>
<br>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
<br>化合价为0 这东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 2*1+-2=0 存在
<br>CO2 C正4 O负2 一起还是0 存在
<br>
<br>三. 化学方程式
<br>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br>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br>↑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 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br>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br>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br>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br>2Na +2H20 = 2NaOH+ H2↑ 制取氢气的
<br>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br>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br>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br>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br>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br>(+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br>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r>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r>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br>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br>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br>AgNO3+HCl=AgCl↓+HNO3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br>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
<br>列方程式方法的
<br>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br>② 配平 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br>1.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br>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br>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br>变成 2H20=2H2+O2
<br>4. 注意还没完 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br>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br>四. 反应了类型
<br>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br>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br>CaO+H2O=Ca(OH)2
<br>2H2+O2=2H20
<br>② 分解 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br>2KCl03加热=2KCl+3O2↑
<br>2H202=2H20 + 02↑
<br>③ 置换 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br>Fe + H2SO4= FeSO4 +H2↑
<br>④ 复分解 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 (AB+CD=AC+BD)
<br>BaCl2+H2SO4=BaSO4↓+2HCl
<br>AgNO3+HCl=AgCl↓+HNO3
<br>
<br>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br>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br>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br>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br>五. 计算
<br>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br>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br>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br>⑤ 列出方程 求出结果
<br>⑥ 答
<br>例子 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br>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br>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 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br>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br>4/4g=36/X ⑤ 列出方程
<br>X=36g ⑥求出结果
<br>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br>六. 酸碱盐
<br>① 酸 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加上氢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br>
<br>② 碱 都有OH 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
<br>金属离子 Na钠 AL 铝 Cu铜 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br>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
<br>③ 盐 有碱的特点 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
<br>碱的特点 金属离子 酸的特点 酸根 就可以了
<br>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
<br>七. 酸碱盐反应
<br>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 沉淀 或水 生成)
<br>① 酸 HCl+NaOH=H2O+NaCl
<br>② 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br>③ 盐 CuSO4+2NaOH=Cu(OH)2↓+NaSO4
<br>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NaOH + H2SO4= Na2SO4+ H2O
<br>② 金属单质 Fe + H2SO4= FeSO4 +H2↑
<br>③ 金属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br>④ 盐 BaCl2+H2SO4=BaSO4↓+2HCl
<br>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CuSO4+2NaOH=Cu(OH)2↓+NaSO4
<br>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br>③ 还可以很盐反应 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br>AgNO3+NaCl=AgCl↓+NaNO3
<br>只要你细心点 努力背好以上的 相信你可以成功的
<br>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二.重点、难点、热点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② 学科之间综合,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
根据近年中考化学趋势我们在总复习中重点抓好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该科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在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小结→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反馈→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
第二轮分块复习。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章复习(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升学试题,框化当年试题量,搞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四、 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 .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 .注意心理训练。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二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总之,这些都是我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化学总复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只是一个初探,希望大家多提保贵意见。
展开全部
其实建议你不要死记硬背,因为如果学化学死记硬背,那么多化学式,方程式,加上不同的配平数,是记不了的,你可以从生活中找一些相关的化学,例如食用醋,就是CH3COOH,盐就是NaCl,最好先弄清酸与碱,然后再学其他就相对简单一点的了,不过,如果自己真的学不懂的话,建议最好请一个在读大学或者刚高中毕业的作为家庭教师,这样面对面讲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是以大多学生的教学为主,不可能针对你一个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中化学一般多都是偏文科性质的 ,对于那些化学式,元素符号啊 你大可不必问那么多为什么。你就记住就好了,就好象知道苹果的英文名字是APPLE一样。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搞得哦
既然要面临中考,想考好就必须正确面对他。
说白了,其实你还没入门呢
不过现在补补还可以,给你一建议,就啃课本,一页一页的过,每天看一点,拿出学语文英语的方法,先记住最基础的,比如氧气,它的化学符号,它的性质,相关反应方程式,这些是必须背过的。
基础是重中之重哦
试一试,记住了这些 ,题慢慢的就会了,不要心急
既然要面临中考,想考好就必须正确面对他。
说白了,其实你还没入门呢
不过现在补补还可以,给你一建议,就啃课本,一页一页的过,每天看一点,拿出学语文英语的方法,先记住最基础的,比如氧气,它的化学符号,它的性质,相关反应方程式,这些是必须背过的。
基础是重中之重哦
试一试,记住了这些 ,题慢慢的就会了,不要心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铁红)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 氧化铅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 石膏 熟石膏 明矾 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蓝矾 碳酸钠晶体 (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铁红)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 氧化铅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 石膏 熟石膏 明矾 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蓝矾 碳酸钠晶体 (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上初中的时候和你有过类似的问题,以学哥的身份建议你:1记住各个元素的符号,而且要熟记(这是最基本的)2记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记住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式4记住各元素的化合价,只有这样你才明白为什么加括号,总之,都是需要你背的东西,不能偷懒啊,另外,上课得好好听讲,把课本上的习题做一遍,不妨按我说的做一做,看效果怎样,但你一定得用心,别浮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