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艺术的好处

 我来答
学霸邓班长
2023-02-16 · TA获得超过5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91.9万
展开全部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媒体。一堂生物课,尽管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语言艺术的应用却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计算机有“计算机语言”一样,生物学也有自己的“生物学语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要讲的内容清晰明了地讲出来,并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接受,这需要将生物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甚至其他学科的语言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来很清楚的表明某个生物知识。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规范对学生吸收知识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教学语言接要符合语言规范有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1、准确描述科学事实

在生物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介绍科学事实,概括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教学语言要真实清楚的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

形态的知识,诸如形状、大小的形容或比喻;其位置的上、下、左、右,色彩的描述等都不能含糊。

结构的知识,诸如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或器官水平,其层次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等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生理的知识,诸如一个过程的起止点,该过程的顺序,结构基础,行进机制,常态与非常态要一一阐明。

总之,描述科学事实,语言要斟酌、准确。特别是讲解一些名词、术语和形成一个概念时,甚至一句话中的个别字的用法、不连贯的中间停顿等都应谨慎。力求简明扼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精确的语言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2、使用科学术语,避免生活“俗语”

教学语言要避免生活中的某些方言、俗语。如:在教学中要避免把“小麦”说成“麦子”;“骨骼”说成“骨头”;“翼”说成“翅膀”等。即使某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俗话”,用时也要谨慎,不要为博学生一笑而用之。

3、适当拓展深度,使学生产生正确理解

例如在讲同源染色体时,如果只按教材定义“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教授,学生就会产生异议:既然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为什么还叫“同源”呢?因此这里还需拓展深度讲明“同源”两个字的含义。再如讲减数分裂时讲到“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而且还应进一步讲明这一半正是原成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组成的。这里不是把内容讲深讲复杂了,而是要求在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程度上,尽可能做到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语言有利于开动学生的思维机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启发式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语言本身,从学生那里“套取”教师需要的答案,要源于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教学形式的设计。例如在讲线粒体等细胞器时,如果仅按书本上安排的形态、结构、功能三段式平铺直叙的思维逻辑顺序,无论用多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往往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不妨改变 教学设计 ,先从线粒体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推导其可能功能,再探究其结构、成分如何与功能相适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又如在学习脂肪的作用时,联系生活中“胖子怕热,瘦子怕撞”的现实情景,说明脂肪有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根据“减肥”这一社会热点展开讨论,由于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要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为什么那么困难呢?究其原因,是因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因此,启发式语言不仅是语言本身的技巧问题,而是植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对学生认识堆积的探索之中,启发性语言要符合思维的逻辑要求。

三、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自然流畅

教学中,无论讲什么话都应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既能讲透问题,又要少而精练。不能反反复复抓不住重点,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尤其是形成一个概念时,更要做到简明、透彻。简明就是要去掉可有可无的词,不要惟恐不全面而蔓生枝节,因为概念是反映本质的东西,是精华。透彻就是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弄懂,而不留疑点,既清楚又明白。

用于组织教学的语言,也要明确。要求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都要自然流畅,不要主次不清,不停地说,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媒体,不同于一般谈话。既不能慢条斯理催人困倦,也不能像连珠炮一样滔滔不绝。要根据教学内容,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既要学生听的不紧张也不觉拖沓。对那些难点重点之处,适当加重语气和进行必要的重复,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余地。总之,通过语言的节奏感,把单调乏味的单纯知识传授变为生动、活泼的知识讲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幽默感

1、运用比喻,形象贴切

比喻、比方能把比较专业的生物学内容转化为浅显的东西。如讲到当酶的量增加一倍时,反应速度比原来快且后达到饱和。这里就可以把酶比作裁缝,原来一个,增加后二个,速度当然加快,二个裁缝每小时做的肯定也比一个来得多。

2、运用歌谣、谜语、故事、典故、歇后语多层面切入

运用些耳熟能详的歌谣故事等,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到家兔时,唱起小时候的民谣“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就能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学习软体动物时,可以谈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3、 风趣诙谐的语言 活跃的课堂气氛

讲授“反射”这个概念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反射,请××同学回答。”当这位同学站刚起来,接着说:“这就是反射!”,教室里笑声一片。此时又说:“这笑声也是反射!”。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述反射,轻松愉快而又容易讲述概念。

4、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充实生物课堂语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提高听课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如讲到爬行动物时,可以联系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讲授壁虎“尾易断,易再生”。

教学语言的生动,要源于教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单纯说一个笑话。

总之,好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广泛阅读,开扩视野,加强文学修养,注重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应用自如,收发有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