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经如何入门
学易经要先了解其来源与含义等。
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交易:阴阳之对待;变易:阴阳之流行。全部的易经,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绝非正理。
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喊乎《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这十篇论文分别是:《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辩渗皮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携差子。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