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的公式
拉力的公式介绍如下:
拉力F=kx。x为变化的长度,k为比例系数。
拉力F=ma。m为物体重力,a为物体的加速度。
拉力是按力的效果定义的,从力的性质来看,拉力也是弹力,而从力的作用对象来看,拉力可能是内力,也可能是外力。
如果物体在受到阻力和拉力两个力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那么此时F拉=F阻,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则F拉>F阻;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F拉<F阻。
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牵引力)跟摩擦力平衡。
扩展资料
受到拉力作用时,物体内部任一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牵引力。
注意拉力和液体表面拉力并非同一概念。‘水的表面拉力’是分子间的引力,这个引力试图使液体的表面积保持最小,而所有形状中,只有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失重状态下的液体呈球形。
地壳运动产生压力和拉力,压力常见于汇聚型板块,如:印度洋板块(前端带着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间的碰撞。拉力常见于分离型板块,如海底扩张、红海裂谷、东非大裂谷等。在地壳运动中压力和拉力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内陆很多断裂带的产生并不是分离型板块的拉力所致,而恰恰是汇聚型板块,如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产生的压力使陆块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环节产生张裂。
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带,地壳从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过度(在材料力学上叫应力集中点)的龙门山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