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几位像海伦 凯勒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写出他的作品成就! 说下,多谢!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张海迪、吴运铎、霍金、史铁生
张海迪(zhāng hāi dí),女, 1955 年秋天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胸以下全部瘫痪,是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没有进过学校的她,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得奖状况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坚持不屈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荣誉称号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请向她学习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病逝于北京。
享年—74岁。
吴运铎小时写过劳动的开端
盛赞吴运铎
威风凛凛数运铎,
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
换来神州满春色。
山沟兵工慑寇倭,
以身铸剑砥砺多。
中国保尔人钦敬,
垂范后世称楷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生平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张海迪(zhāng hāi dí),女, 1955 年秋天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胸以下全部瘫痪,是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没有进过学校的她,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得奖状况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坚持不屈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荣誉称号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请向她学习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病逝于北京。
享年—74岁。
吴运铎小时写过劳动的开端
盛赞吴运铎
威风凛凛数运铎,
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
换来神州满春色。
山沟兵工慑寇倭,
以身铸剑砥砺多。
中国保尔人钦敬,
垂范后世称楷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生平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展开全部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病逝于北京。
享年—74岁。
吴运铎小时写过劳动的开端
盛赞吴运铎
威风凛凛数运铎,
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
换来神州满春色。
山沟兵工慑寇倭,
以身铸剑砥砺多。
中国保尔人钦敬,
垂范后世称楷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生平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病逝于北京。
享年—74岁。
吴运铎小时写过劳动的开端
盛赞吴运铎
威风凛凛数运铎,
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
换来神州满春色。
山沟兵工慑寇倭,
以身铸剑砥砺多。
中国保尔人钦敬,
垂范后世称楷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生平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