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包头是个重工业和军工业城市,作为包头的外地女婿我仅以自己的几点感受谈一下吧!热情好客是当地人们的好习俗,基本上只要有客人,包头人就会热情招待的,所以如果赶上春节从大年三十前开始就会做些正月里基本可以吃半个多月的年货了,当地叫“蒸锅”(习俗,年轻的基本现在不会做了)很有特色,鸡鸭猪羊牛等,都是这些“蒸锅”的主要食材,用当地的配料和做法烹制,是做好了再用容器成型冷冻存放的,所以只要想吃时就上火蒸蒸加热就能“满汉全席”啦,方便快捷又美味,所以对这一当地特色可谓念念不忘啊;其次也是因为好客的原因吧,包头本地人基本上酒量都了得,豪爽大气是当地人给我的印象,所以春节更不例外,家人相聚一桌举杯欢庆时还不忘行些“酒令”划划拳什么的,好不热闹,如果你也能喝几盅划划,那么你就是很受桌上男人们另眼相看了,所以从年三十到十五,只要开心,这样的餐桌游戏都很盛行的,也亲眼领教过酒量了得的酒中豪杰,见识了北方男人的硬朗和能量了,很有意思的;还有就是走亲戚串门拜年了,这和其他城市一样的习俗在包头更有特色,重要的亲戚和平时来往甚密的好友都会在大年初二后相互到对方家中带礼物做客的,包头人是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并且春节往往是人们巩固感情的重要节日,人们都很重视;因为气候的原因,冬天里的包头很冷,早晚温差很大,但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有暖气供暖,所以包头的冬天户外和家里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啊,出去时要穿厚厚的鸭绒袄戴着帽子口罩手套,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可薄薄的家居服干活了,所以到了春节当地人基本都会聚在自家看看电视聊聊天打打麻将什么的,很是惬意,气候极冷的冬天也基本上是大部分当地人给自己放寒假的好机会,当然再冷你也会在户外街上看到一些时尚的年轻人们三五成群的身影,到了春节只有这些年轻人是真的不怕冷啊,摄氏零下十几度的时候竟然都穿着漂亮的衣衫,女孩子们更是裙装翩翩,(我妻子也如此)所以更多的时候我都在想:成吉思汗的后代啊,哈哈!
展开全部
包头是个移民城市,过年的习俗是跟着各个移民发源地的习俗走的。昆都仑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东北人居多,青山区是河北和京津地区的人居多,习俗也是跟着这些地方走的。但是受到老包头东河区的山西人影响比较大,很多的习俗也跟着“入乡随俗”了。
我是东河的,就说说东河区。东河区是老城区,是最早的包头市的形成地,所谓的鹿城,最早就是指在东河的转龙藏一带。呵呵跑题了,由于最早的包头(包克图)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塞外小镇,是走西口的山陕行商带动繁华的,所以包头的习俗里山西和陕西的习俗遗留最多影响最大,其实和全国的习俗一样的是都是从腊八就开始准备了,这一天要腌“腊八蒜”吃“腊八粥”,正式地开始准备年货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神升天)开始计算的,这一天要吃当地特有的“麻糖”(一种麦芽糖,俗称“二十三吃麻糖”)祭灶,然后就要开始采购年货了。其实最早的采购早就开始了,刚进入腊月,东河的几个主要的人流集散地就到处是摆摊卖春联、糖葫芦、大小百货、风车、还有一些廉价衣服、简单工艺品的人,大商场里就更是“人潮汹涌”了,对酒就曾经在一家超市的收银台排过将近一个多小时的队。民俗说“二十四扫房子”民俗里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吃麻糖,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刀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基本上是各地尤其是北方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现在的初一没有以前热闹了,街上的各种游乐的项目也少了,但是拜年的人是超多的,街上的的士都很难打到。然后的几天大家都是走亲访友,也没有什么别的有意思的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人人都涌到街上看“红火”,所谓的红火就是指大街上各单位和自发组织的扭秧歌活动,主要内容和山西差不都,最好看的还是“台阁”和“脑阁”,具体介绍看这里
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baotou&a=133778&NoCache=1
过了十五也就和“春节”拜拜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我是东河的,就说说东河区。东河区是老城区,是最早的包头市的形成地,所谓的鹿城,最早就是指在东河的转龙藏一带。呵呵跑题了,由于最早的包头(包克图)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塞外小镇,是走西口的山陕行商带动繁华的,所以包头的习俗里山西和陕西的习俗遗留最多影响最大,其实和全国的习俗一样的是都是从腊八就开始准备了,这一天要腌“腊八蒜”吃“腊八粥”,正式地开始准备年货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神升天)开始计算的,这一天要吃当地特有的“麻糖”(一种麦芽糖,俗称“二十三吃麻糖”)祭灶,然后就要开始采购年货了。其实最早的采购早就开始了,刚进入腊月,东河的几个主要的人流集散地就到处是摆摊卖春联、糖葫芦、大小百货、风车、还有一些廉价衣服、简单工艺品的人,大商场里就更是“人潮汹涌”了,对酒就曾经在一家超市的收银台排过将近一个多小时的队。民俗说“二十四扫房子”民俗里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吃麻糖,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刀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基本上是各地尤其是北方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现在的初一没有以前热闹了,街上的各种游乐的项目也少了,但是拜年的人是超多的,街上的的士都很难打到。然后的几天大家都是走亲访友,也没有什么别的有意思的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人人都涌到街上看“红火”,所谓的红火就是指大街上各单位和自发组织的扭秧歌活动,主要内容和山西差不都,最好看的还是“台阁”和“脑阁”,具体介绍看这里
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baotou&a=133778&NoCache=1
过了十五也就和“春节”拜拜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参考资料: 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baotou&a=133778&NoCache=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杀猪宰羊、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开门爆竹、除夕守岁、迎禧接福、祈求丰年……
大小雪宰猪羊、过腊八打冰人、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初五破五,如今,一些农村仍然保留着这些习俗。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这是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了,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们都要过来帮忙,你磨刀、我烧火、他宰杀。杀了猪,东家还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被称为“民族团结饭”的杀猪烩菜,再配上热腾腾的二米饭,略备薄酒、小菜,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进入腊月初八,就算迈进了年关的门槛。腊八这天,天没亮的时候,就准备熬腊八粥,大米、小米、花生米、红豆、红枣、桃仁、葡萄干等等放在一起,熬上一大锅,乘着天刚蒙蒙亮热乎乎地喝下去,象征着来年的丰收和安定。“腊八打冰人”也是过腊八的一个重要内容。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院角墙根处冻一个小冰人,腊八那天把红豆倒在冰人的头上,传说来年便可以一帆风顺、五谷丰登。
腊八一过,村里的家家户户便开始蒸馒头、炸糕、炸麻花、炸馓子……忙着准备年货了,如此热热闹闹地忙乎着,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萨拉齐等旗县区村镇的居民都有焚烧灶王爷画像、吃麻糖糊嘴、啃猪头解馋的传统。记者在萨拉齐下毛庵村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村民们把猪头煮到了锅里,熟了之后在给锅灶里塞几片“猪头肉”祭灶,人还要吃一些事先蒸好的年糕糊嘴。等到焚烧了灶王爷的画像,大家便开始打扫房屋除尘驱邪。“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过小年还有焚烧灶王爷像、啃猪头祭祀、除尘清洁的习俗了。年轻人往往只是遵照旧历,购买麻糖糊糊嘴,香香甜甜地过个小年。”村民李大娘笑着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熬年守岁迎接“各路神仙”。全家都要围坐在一起宴饮谈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并与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讯网络互相拜年祝贺新喜,为传统的新春佳节绘上时代的色彩。同时,一家人还要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在饺子里放置钱币测富,之后再闷一锅隔年米饭,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初一的钟声响起,家家户户出门接神,爆竹齐鸣旺火熊熊,人人都期盼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强。天亮后,几乎所有人都忙着拜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家族家庭、长幼尊下,大家都在相互恭贺彼此问好;路上只要碰到熟人便上前道个恭喜平安。而过年,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收压岁钱了,“爷爷奶奶过年好!”一声祝福便能赚一个红包,大人们笑嘻嘻,孩子们乐呵呵。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古时讲究遵守各种禁忌而不出门。据了解,我市一些乡村还有在太阳出来时掀起炕席打扫炕土后倒掉,或者将烂衣破衫扔到院墙外,更有一些人家倒掉从元日以来积存的垃圾等习俗,称为“送穷”。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过年的气氛日渐稀疏,所谓“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总的说来,春节是民间百姓尤其是庄稼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值农闲,忙碌了一年的庄稼人藉此放下一切农活,休生养息,娱乐身心。春节期间的种种习俗禁忌,于农事毫发无损,反倒给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机会。如今的春节,团圆祥和的气氛最为浓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农民进城务工、农家子弟在外读书工作的越来越多,都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广大农村,于是春节也成为合家团圆的隆重节日,也成为城乡信息交流的重要时刻。
大小雪宰猪羊、过腊八打冰人、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初五破五,如今,一些农村仍然保留着这些习俗。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这是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了,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们都要过来帮忙,你磨刀、我烧火、他宰杀。杀了猪,东家还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被称为“民族团结饭”的杀猪烩菜,再配上热腾腾的二米饭,略备薄酒、小菜,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进入腊月初八,就算迈进了年关的门槛。腊八这天,天没亮的时候,就准备熬腊八粥,大米、小米、花生米、红豆、红枣、桃仁、葡萄干等等放在一起,熬上一大锅,乘着天刚蒙蒙亮热乎乎地喝下去,象征着来年的丰收和安定。“腊八打冰人”也是过腊八的一个重要内容。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院角墙根处冻一个小冰人,腊八那天把红豆倒在冰人的头上,传说来年便可以一帆风顺、五谷丰登。
腊八一过,村里的家家户户便开始蒸馒头、炸糕、炸麻花、炸馓子……忙着准备年货了,如此热热闹闹地忙乎着,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萨拉齐等旗县区村镇的居民都有焚烧灶王爷画像、吃麻糖糊嘴、啃猪头解馋的传统。记者在萨拉齐下毛庵村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村民们把猪头煮到了锅里,熟了之后在给锅灶里塞几片“猪头肉”祭灶,人还要吃一些事先蒸好的年糕糊嘴。等到焚烧了灶王爷的画像,大家便开始打扫房屋除尘驱邪。“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过小年还有焚烧灶王爷像、啃猪头祭祀、除尘清洁的习俗了。年轻人往往只是遵照旧历,购买麻糖糊糊嘴,香香甜甜地过个小年。”村民李大娘笑着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熬年守岁迎接“各路神仙”。全家都要围坐在一起宴饮谈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并与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讯网络互相拜年祝贺新喜,为传统的新春佳节绘上时代的色彩。同时,一家人还要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在饺子里放置钱币测富,之后再闷一锅隔年米饭,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初一的钟声响起,家家户户出门接神,爆竹齐鸣旺火熊熊,人人都期盼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强。天亮后,几乎所有人都忙着拜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家族家庭、长幼尊下,大家都在相互恭贺彼此问好;路上只要碰到熟人便上前道个恭喜平安。而过年,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收压岁钱了,“爷爷奶奶过年好!”一声祝福便能赚一个红包,大人们笑嘻嘻,孩子们乐呵呵。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古时讲究遵守各种禁忌而不出门。据了解,我市一些乡村还有在太阳出来时掀起炕席打扫炕土后倒掉,或者将烂衣破衫扔到院墙外,更有一些人家倒掉从元日以来积存的垃圾等习俗,称为“送穷”。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过年的气氛日渐稀疏,所谓“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总的说来,春节是民间百姓尤其是庄稼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值农闲,忙碌了一年的庄稼人藉此放下一切农活,休生养息,娱乐身心。春节期间的种种习俗禁忌,于农事毫发无损,反倒给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机会。如今的春节,团圆祥和的气氛最为浓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农民进城务工、农家子弟在外读书工作的越来越多,都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广大农村,于是春节也成为合家团圆的隆重节日,也成为城乡信息交流的重要时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呵呵 是啊 包头人就是这样的 亚洲海说的更像东河的情况 过年的时候感觉年味很重 平时人不是很多的超市会挤得要命 我今年过年跟女友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居然把我俩的性质逛出来了 觉得很热闹 包头冬天很冷 所以过年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还没有消化的雪 那就更有年味了 包头人气性很大 说话很冲 但过年时大家都会比平时客气一些 包头的旧城是山西人的后代居多 所以风俗比较像山西的风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烤旺火。接财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