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德国对条约的反应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谢德曼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
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於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所利用。
德国对条约的破坏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以下是对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 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
* 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义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於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 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史学界对凡尔赛条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下:
* 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
* 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虽然德国在战争中也收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
* 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否定意见的批评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年的华沙战役阻挡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著共产主义思潮的泛滥。
* 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加剧了德意志帝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
* 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 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有在二十年后再次主导欧洲局势的能力。
德国对条约的反应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谢德曼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
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於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所利用。
德国对条约的破坏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以下是对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 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
* 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义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於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 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史学界对凡尔赛条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下:
* 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
* 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虽然德国在战争中也收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
* 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否定意见的批评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年的华沙战役阻挡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著共产主义思潮的泛滥。
* 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加剧了德意志帝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
* 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 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有在二十年后再次主导欧洲局势的能力。
参考资料: wikipedia
Lizenzero
2023-11-06 广告
2023-11-06 广告
德国EPR是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对于在市场上投放包装商品的卖家而言,产品责任不仅针对产品本身,还包括所有外包装和(产品)部件,即那些消费者最终会丢弃的部分。根据德国当地法律规定,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原则下,卖家需要履行的有关...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Lizenzero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