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燕子的巢皆以泥巴为主材,混以草茎、麻线等加固,最后铺上柔软的干草、羽毛、头发等。以前民居建筑几乎全部以原木为屋顶架构,其水平的垣木泥巴容易固定,这为家燕在室内筑巢提供了可能,而其他鸟类以干草、树叶、树枝为主材的巢在室内则无可着力。
为何燕子要在房檐下筑巢?
农田空间觅食——人为加护——就近筑巢,逐渐进化为燕族(主要为家燕与金腰燕)在房屋筑巢生存繁衍的普遍现象而代代遗传。
诗经《商颂·玄鸟》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里的“玄鸟”虽有争议,多数观点认为就是燕子,玄即黑,意指商王朝由燕子而诞生。自人类有文字文明时起,家燕在百姓家筑巢的记录就贯穿了整个历史。
原因一:古代民居的木屋架结构适合筑巢。大多数燕子的巢皆以泥巴为主材,混以草茎、麻线等加固,最后铺上柔软的干草、羽毛、头发等。古代民居建筑几乎全部以原木为屋顶架构,其水平的檩木泥巴容易固定,这为家燕在室内筑巢提供了可能,而其他鸟类以干草、树叶、树枝为主材的巢在室内则无可着力。
原因二:农夫欢迎庄稼的守护神前来安家。燕子皆为食虫鸟,家燕更为习惯于在开阔的田野上空翱翔捕食蚂蚱、飞蛾、叶蝉、蟋蟀、蚊蝇等害虫,且每天捕捉数量可达数百只,整个春夏一只燕子会吃掉几十万只昆虫,在那没有农药、农作物产量低而常常食不果腹的年代,燕子简直就是庄稼的“守护神”!农夫对之深为感激,从而对之呵护有加而愿意接纳家燕进入室内安家。
原因三:栖息人家比野外有显著优点——
1、得到强者的保护,成鸟及雏鸟得以躲避蛇类、食肉鸟等天敌。
2、规避恶劣气候,不再有暴风雨侵袭,夏季凉爽而少酷热。
原因四:家燕熟通人性。家燕是一种灵性很高的鸟儿,对人类的举动、声音、情绪、氛围具有高于其他鸟类的感知能力,意即俗语“通人性”。它们能感受到农夫的善意,而愿意亲近人类。这种关系在人类之中代代传承,在家燕之中代代相传直至进化录入基因层面,终于有一天,第一对勇敢的家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登堂入室来筑巢!而后所有的家燕也逐渐进化至这一步,农夫喜出望外,庄稼的守护神前来宅子安家,视为吉兆而欢迎不急。
而其他一样捕食庄稼害虫的燕子至今仍在户外筑巢生存。如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则进化至野外过渡到室内的中间地带——屋檐下或走廊里而止步,不得不面对麻雀、暴风雨、食肉鸟的骚扰侵袭等生存危机。
原因五:巢的材质与觅食区域决定了筑巢位置。因为种植庄稼的原因,田野平原地带飞虫多,食物充足,但缺乏可在野外营巢的地点,如其他燕子常选择的山崖、洞穴、石缝、陡坡,而以泥巴为主材的燕巢也不适于树木,在人家筑巢为不二之选。
原因六:家燕——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家燕筑巢时的点点滴滴、日复一日的衔泥叼草,喂养雏燕时片刻不停的不辞辛劳,简直就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劳动者在燕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知之深,爱之切,而欢迎栖居室内。
于是乎,家燕为农夫捕捉害虫,农夫为家燕筑巢繁衍提供庇护,除了互助互利,亦为亲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信赖关系渐渐深入扩展到了整个人类与家燕两个种族之间。家燕与人类和谐共处一室既是自然生存进化的结果,也有民众人为的持久推动的成因。家燕与金腰燕从不在无人居留的建筑内外筑巢,此为信赖人类、寻求庇护的有力证明。但家燕依然保持着自然生存的状态,食物获取、筑巢育雏、活动栖息等完全自己自由,与人类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不同于驯养的禽畜、宠物。
推荐于2017-11-27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要详细
我来答
郑一凡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2017-11-27
燕子筑巢是由下往上修筑的,每日里燕子不知由那里衔来黄豆大小的泥团,一粒粒的垒放在下面的基础上,每层都往外移动一些,慢慢面积就大了起来。每粒小泥团的大小很均匀,一层层交错码放,看上去很整齐,可能是用口水粘合的吧,泥团结合得很结实,没有外力作用更本散不了。燕巢下面很小,往上逐渐大了起来,慢慢接近了屋顶,燕子会留一个豁口,在这个豁口处燕子又用泥块继续往前搭建出一个平台,好似我们的阳台,又如家里进门的玄关。燕巢象切开的半个榴莲悬在屋顶,出入口也就是鸡蛋大小,这样一个燕巢,挤一挤住五六只燕子应该没有问题。每次上下楼时抬头看看,燕巢都有新的变化,最上面的一两排泥团都是湿漉漉的,象砖瓦匠盖房子时新砌的砖一样,都是用水浸泡过的。一个星期时间过去了,一个新的燕巢出现在楼梯转角处。奇怪的是新巢筑好后,一直没见燕子在里面居住,莫非还要装修,当然不会了。思来想去,我认为是新巢没有干透,强度还没有达到燕子的要求,就像混凝土要有一个凝固期,燕巢也要放在那里晾置一段时间,干透了才可以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