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分为哪几种

相声分为哪几种... 相声分为哪几种 展开
 我来答
星览7
高粉答主

2019-04-1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相声一般按说相声的人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1、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2、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3、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扩展资料:

相声的发展历程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

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声



心理导师康康
2020-09-19 · 专注心理健康,情感疏导
心理导师康康
采纳数:203 获赞数:60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相声的演出模式分为三种,一种是单口相声,一种是双人相声,还有一种是群口相声。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双人相声,双人相声有一个是捧哏,一个是逗哏。两个人一唱一和互相配合吸引观众听。

单口相声就是相声演员一个人在台上说贯口,有点类似于国外脱口秀的感觉。群口相声就是三个人以上的人说的相声,群口相声主要是凸显一种氛围。正所谓众口铄金,人多力量大,这么多相声演员聚集在一起就算内容比较平淡,也能吸引不少人观看。

双人相声捧哏和逗哏的搭配是固定的,不会总换。因为说相声需要配合度,跟一个人适应了,两人之间比较有默契。什么时候抖包袱,什么时候抖笑料这个点掌握的好,如果换人可能拿捏不住分寸感。

双人相声有很多出名的固定组合,比如郭德纲跟于谦儿、岳云鹏和孙悦、姜昆和唐杰忠,后来因为唐杰忠老先生年纪大了才换了别人,还有牛群和冯巩。虽然牛群和冯巩后来改行了,但是一提到说相声,他们两个人的搭配还是非常经典的。

这些相声演员在一起说相声,至少有几年的基础,对彼此的性格比较了解。比如对方说话的节奏,喜欢在哪里抖包袱这些都要摸清楚,两个人互相配合才能感觉很自然。

我个人比较喜欢听单口相声,因为单口相声是最考验相声演员功底的。没有别人的配合,一个人也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这是需要功夫的。

以前特别喜欢听马三立说的单口相声,马三立老师的外形长得就非常吸引人,我觉得他不用开口光坐那就能让人发笑。更何况马三立老先生说的好,他的语言方式非常幽默,在开口的一瞬间就知道是大师级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inds
推荐于2017-10-0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winds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3700 获赞数:322710
个人比较热爱文学,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对文学类问题比较擅长。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分类
  按人数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按内容功能
  ●讽刺型相声:可讽刺自己或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按著作时代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到1949年
  ●新相声:1949年到1980年代后期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至今
  2、概念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3、基本功课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3689454567
2009-03-24 · TA获得超过5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相声起源
所谓相声,最初就是摹仿各种声音,如摹仿人声、鸟声、兽声、风声、水声及其他宇宙间各种声音等。我认为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以解其危,就是相声的先行者。厥后历代相传,能者辈出,渐形成一种艺术。比及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上《口技》一文中所写的表演者,已具有相声之雏形。再后表演者大部摹仿人声,又在其中掺上故事,于是相声艺术,乃告成功。现在舞台上的相声艺种,有单口、双口之分;后者较易,前者较难。

相声艺术,北京盛行较早,最初是设一步帐,一人坐于帐内,学兽叫、鸟叫以及各种单独的声音,听众在帐外围听。后来把它综合起来,掺进一个故事,成为较有系统的声音。这叫做“暗相声”。像当时一般流行的《醉鬼还家》、《五子闹学》等,就是最显著的例子。《醉鬼还家》段子表演情况如下:忽听见帐内好像有一人在走动,接着打门声、开门声、小儿哭声、夫妻吵架声、摔碗声、鼾睡声,依次而至。听众捧腹大笑。再后,把帐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长桌,一人立于桌后,学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业的叫卖声。这就叫做“明相声”。

据我所知,咸丰年间,北京有一朱绍文先生(别号“穷不怕”),是最早说相声的人。他八十多岁时,我才十来岁,犹及得见。他原来是学京戏的,唱小花脸。后来因为照清朝规矩,不是天天能唱戏的,如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须停止动响器,当然更不能唱了。这些日子总算起来,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戏园就得一律停演。若赶上所谓“国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规定二十七个月不准唱戏。我本人赶上过光绪、西太后的国孝,虽说是缩减了,但还须百日不准动响器。百日后,不准化装唱戏,马鞭子只许用青、蓝、白三色,不准用红的。这么一来唱戏的就失业了。朱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观众。等到大家聚拢之后,他就在甬路旁边,手拿竹板(不禁止)两块作响器,唱几段小花脸数板,再说几段小故事,要钱。他还研究好了几个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鸟名”、“百兽名”、“百虫名”、“青菜名”、“京戏名”等。另外,又自己编了五诉功——“胡不剌诉功”、“堆子兵诉功”、“棒子面诉功”、“夏布褂诉功”、“厨子诉功”;两本小书——《千字文》、《百家姓》等。这样他就绘声绘影地说起来了,很受群众欢迎。以后他又把京戏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锅》等戏的内容,改编成小故事,在街头演唱,生意更加好了。于是每遇见辰、斋等日,他就以相声补缺,到咸丰国孝时,即正式以说相声为生了。国孝后,戏班再邀他去唱戏,均行谢绝。以后又带徒弟,即创出了这一行。
小品起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家思
高粉答主

2009-03-2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相声

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9.html?wtp=tt#4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