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和子夜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
午夜,是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半夜。拼音为wǔ yè,词性是名词,近义词子夜。
子夜,意思是半夜、午夜。子夜是23:00到1:00之间。可以是凌晨也可以是夜晚。子时指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即23时至1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开始。
扩展资料:
晚上是指日落后至明天日出前的时刻,在这时份太阳位于地平线下。此段时间内人的肉眼无法观测到太阳,由于处于阳光直射面的后半部分,所以光线较暗,阳光无法照射到。
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直射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时长不是在固定的时间段。
因为形成了:赤道上的昼夜时长固定在12小时。随着南北纬延伸到南北两极,形成了昼夜时长的偏差。南北两极会出现极昼也极夜现象。从而,在地球的除了赤道以外的地方,夜晚的时长是会变动的。
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制里,晚上被划分为五更,一更为戌时(19:00-21:00)、二更为亥时(21:00-23:00)、三更为子时(23:00-01:00)、四更为丑时(01:00-03:00)、五更为寅时(03:00-05:00)。
在古代没有充足的户外照明系统的情况下,人们在晚上通常并不外出,而在家里休息,亦即是中国古语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午夜
午夜是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半夜。语出语《玉篇·午部》,拼音为wǔ yè,词性是名词,近义词子夜。
十二时辰中的午时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时段,12点便称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时是一个中点。同样半夜也是一个中点——上半夜和下半夜的中点,因此半夜也称午夜。
子夜又称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
扩展资料
1、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午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午夜又称子夜:是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半夜。出自《玉篇·午部》:“午,交也。”
一个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一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国古时时间制度为十二时辰,午时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时段,中文十二点便称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时是一个中点。半夜就是另一个中点,即上半夜和下半夜的中点,因此半夜也称午夜(子夜)。
扩展资料:
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今两个小时,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消失,“小时”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午夜
2013-12-19
午又有代表中间的意思,这样知道午夜是指一个晚上的中间时刻,一般就是说的夜晚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