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究竟有多大?直径多少?

地球半径多少?直径多少?有多大多重?... 地球半径多少?直径多少?有多大多重? 展开
 我来答
蓝天可达
高能答主

2018-03-30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190万
展开全部

地球质量5.965×10^24kg,直径12756千米。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一、地球演化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重建地球过去有关的资料。太阳系的物质起源于45.672亿±60万年前,而大约在45.4亿年前(误差约1%),地球和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开始在太阳星云——太阳形成后残留下来的气体与尘埃形成的圆盘状——内形成。通过吸积的过程,地球经过1至2千万年的时间,大致上已经完全成形。从最初熔融的状态,地球的外层先冷却凝固成固体的地壳,水也开始在大气层中累积。月亮形成的较晚,大约是45.3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质量约为地球10%的天体(通常称为忒伊亚)与地球发生致命性的碰撞。这个天体的部分质量与地球结合,还有一部分飞溅入太空中,并且有足够的物质进入轨道形成了月球。释放出的气体和火山的活动产生原始的大气层,小行星、较大的原行星、彗星和海王星外天体等携带来的水,使地球的水份增加,冷凝的水产生海洋。新形成的太阳光度只有太阳的70%,但是有证据显示早期的海洋依然是液态的,这称为微弱年轻太阳谬论矛盾。温室效应和较高太阳活动的组合,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阻止了海洋的凝结。

有两个主要的理论提出大陆的成长:稳定的成长到现代和在早期的历史中快速的成长。研究显示第二种学说比较可能,早期的地壳是快速成长的,随后跟着长期稳定的大陆地区。在时间尺度上的最后数亿年间,表面不断的重塑自己,大陆持续的形成和分裂。在表面迁徙的大陆,偶尔会结成超大陆。大约在7.5亿年前,已知最早的一个超大陆罗迪尼亚开始分裂,稍后又在6亿至5.4亿年时合并成潘诺西亚大陆,最后是1.8亿年前开始分裂的盘古大陆。

二、地理特征

1、质量

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 地球的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2、温度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气温为58.8℃。地球北半球的“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世界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曾经记录到-89.2℃的最低温度。

3、电性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

4、形状

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的;往南或往北作长途旅行时,则会发现同一个星星在天空中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聪明的古人从诸如此类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猜测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说也明确地描述了地球为球形的观点,但是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真正用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5、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这一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当时对宇宙的认识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见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不变的恒星。17世纪日心说被广泛接受,其后威廉·赫歇尔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太阳位于一个由恒星构成的盘状星系中。到了20世纪,对螺旋状星云的观测显示我们的银河系只是膨胀宇宙中的数十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到了21世纪,可观测宇宙的整体结构开始变得明朗——超星系团构成了包含大尺度纤维和空洞的巨大的网状结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和空洞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的相干结构。在更大的尺度上(十亿秒差距以上)宇宙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其各个部分平均有着相同的密度、组分和结构。

宇宙是没有“中心”或者“边界”的,因此我们无法标出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位置。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可观测性是由到地球的距离决定的。在各种尺度上,我们可以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参照系来给出地球的相对位置。目前依然无法确定宇宙是否是无穷的。

夏露露SF44
2014-04-23 · TA获得超过1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2万
展开全部
地球是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轨道半径为14960万公里;自身直径为12756.3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质量是5.976x10^24千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轻候芮静vR
2014-04-23 · TA获得超过1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赤道半径 6378.140千米,直径就是12756.28千米 两极半径 6356.755千米,直径就是12713.51千米 100%正确 参考: 12756.2千米 平均赤道半径是6379.14千米。 极半径6356.76千米。 北极高出18.9米。 南极低下去24——30米。 赤道直径 12,756.28 km 极直径 12,713.56 km 平均地球直径 12,742.02 km 扁率0.003 35 两极直径:12713.51千米 赤道直径:12756.28千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暮年10688
2014-04-23 · TA获得超过2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地球的 极性半径 是从其中心的距离到北部或南极, 和是大约3950 英哩(6356.9 公里) 。 地球的 赤道半径 是从其中心的距离到赤道, 和是大约3963 英哩(6378.5 公里) 。 地球的 卑鄙半径 是大约3959 英哩(6371.3 公里) 地球南北极之间的直径是12630824米。1743年,宣布了极直径的数值:12707216米。1841年,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精心计算了关于地球的一系列数据。他宣布,地球的极直径应该是12712156米。 现代测量的结果为59.76万亿亿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庄家0nf6
2017-04-11 · TA获得超过16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万
展开全部
地球到底有多大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个平面,因此也就不去考虑它有多大。正如人们知道的那样,或许地球就是“无限”延伸下去的。但是“无限”这个词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人们也多次想到地球是有大小的,也是有边界的,只不过不知道在哪儿罢了。直至今天,每当人们说到“周游到地球尽头”,总是把它当做一句富有想象力的拟语而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当然,关于地球有边界的想法会引出许多疑问。设想一下,你走了很远的一段路程后,最终到了地球的尽头,你能返回吗?如果海洋到了尽头,海水会不会全部倒掉,直到流尽为止呢?那些为此类问题而忧心忡忡的人,曾尽心地研究能防止这类事情发生的办法。也许,这个世界周围是由坚固的高山围成的,使它看上去像一个“平底的煎锅”,使表面上的物体不会倒出去;也许,天空像锅一样,是由一整块固体弯成的半球(看上去似乎是这样)。并且,这个“锅”的“锅边”朝下,同地球的“平底煎锅”的“锅边”正好吻合在一起,使地球成了一个带有盖子的“平盘”,它也会使物体在其表面上保持应有的位置。至此,这种认识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你也许仍然要问:这个“平面”究竟有多大?在远古时期,即人类刚刚学会直立行走,但还走不了多远的时候,世界被看成是相当小的,只限于每个人自己所在的有限区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公元前2800年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洪水泛滥时,使住在那儿的苏美尔人认为整个世界被覆盖了的原因。《圣经》中把这个事件说成了:“圣洁的诺亚新始祖降临到了人间”。 当人们学会了经商,军队也四处驻扎的时候,世界的地平线开始“扩展”了。到了公元前500年,波斯王朝的势力扩张后,其东西方向的疆界已经超过了4800公里,西边的帝国是希腊、意大利及其他国家。当时还没有边界的划分。 当古希腊哲学家意识到地球是个球体时,他们就知道地球肯定有大小,你就不能不负责任地只说句“地球非常大”或“是无限大”的话,以此就算是回答这个问题了。此时,人类也就不满足于用走路的方式来判断地球的大小了。 对于一个“扁平”的地球,它会是无限伸展开的,而一个球形的地球是弯曲起来的,这个曲线必定要返回到原始的位置上。因此,要确定地球的大小,只需要测出它的曲率即可:它弯曲得越厉害,说明球体越小,弯曲得越舒缓,说明球体越大。 可以肯定,地球的曲率极其舒缓,因此地球是很大的。这也就是人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原因。如果这个球体很小,它的弯曲程度就会明显,人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它是球体,但是当它弯曲程度很小时,地球表面的有限区域将是很平坦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测出地球的弯曲度呢? 办法之一是,拿一根细长的金属丝,使它紧贴在平直伸展开的地球表面上,那么金属丝可以完全接触到地面的各个点。这样,它也会随着地球表面的弯曲而弯曲。当你把金属丝整体地提离地面后测量一下,就能看到到底向下弯曲了多少。如果这条金属丝有1公里长,它将弯曲大约12.5厘米。 但这种方法的困难在于很难找到一块绝对平直的1公里长的陆地,从而使金属丝能精确地沿着地球的弧度来弯曲,那么,你就不能不借助其他工具而得到结果。但是,在金属丝的外型上若有一点小小的误差,都会在计算地球大小时产生较大的误差。换句话说,一些理论上看似完美无缺的实验,在实际当中很难做得到,这里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还会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 假设,你将一个细长笔直的杆子伸在地球上,将它竖直立好。而这一天的天气很好,阳光能从头顶上方直射下来,杆子不会有投影,因为阳光是从顶部各个方向上射到地面上的。若杆子是以一定的角度斜插在地球上,当阳光投到杆子上时,就会留下投影。现有一系列的杆子插在地球上,它们都高出地面6英尺,却与地球表面呈不同角度,其结果是它们的投影长度各不相同,倾角越大,投影就越长。 如果我们将测量出的杆子的长度同投影长度做个比较,就能以不直接测量角度的方式而计算出倾角的大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作“三角法”。这个方法在很早的时候就由古希腊数学家提出来了。据说,早在公元前580年时,一位名叫台利斯的古希腊哲学家就利用了“三角法”,通过测量埃及金字塔投影长度的方法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但是,不能有意识地将杆子倾斜。现在你可以把一个杆子竖直地插到某地的地球表面上,而在相距几百英里远的另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式竖直插上另一个杆子。这两点距离之间,地球会产生一定的弯曲。那么,如果你认为其中一个杆子是垂直的话,另一个杆子相对于它来说就有一定的倾角,角度的大小根据地球表面的弯曲度来决定。 大约在公元前240年时,古希腊哲学家伊拉托塞尼斯对此做了认真细致的测量。他得出如下结论:7月21日这天中午,在埃及的古城塞尼,阳光直射头顶,因此竖直的杆子没有产生投影;同一天,在埃及古城亚历山大(伊拉托塞尼斯居住的地方)竖直的杆子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投影。 伊拉托塞尼斯通过测量得出了投影的长度,并将杆子的长度同影子的长度相比较,测量结果告诉我们,地球有多大的弯曲,才能使塞尼城与亚历山大城上竖起的杆子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倾角。如果已经知道了塞尼和亚历山大两地之间的距离,和这段距离上地球产生的弧度,他就能算出这条曲线环绕一周回到起点时的长度。这种方法用于近代测量中,其结果用整数位表示,则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万公里,它的直径是1.28万公里。 伊拉托塞尼斯的计算是相当准确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计算是在22个世纪之前就完成的,况且他没有离家多远,只用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凭借自己聪明的想象力得出了这一结果。 顺便说一下,这并不等于说伊拉托塞尼斯的结论完全被后人接受了。其他人也做了类似的测量,并且也有些小成果。当时,甚至到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时代,人们还认为地球的周长是2.9万公里,这个数字比实际周长的3/4还少。哥伦布于1492年向西航行,他误以为亚洲只有4800公里远,事实上,亚洲远在1.6万公里之外。如果不是他发现了美洲大陆,并把它当做亚洲大陆,他还不会停止他的旅行呢,我们也就不会听到任何有关他的传闻了。 这件事直到1522年才更正过来。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环行。他并没有到达终点,因为他被菲律宾岛上的野人杀害了,但随行的一条船完成了全部航程,并证明伊拉托塞尼斯的结论是准确的。
麻烦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