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怎么回事?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此役因异常惨烈又称“血战台儿庄”,因作战地域又称“鲁南会战”,因中国军队取得了空前大胜利又称“台儿庄大捷”。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参战约29万人,伤亡约5万人;日军参战约5万人,伤亡约2万人。
战斗初期,日军凭借炮火优势,攻入台儿庄城内。之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展开了巷战、肉搏战,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
中国军队的阵地白天丢失了,晚上利用日军坦克大炮使不上的机会再夺回来。在战事趋向激烈的时刻,3月27日,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陪同下,到台儿庄南车站勉励守卫台儿庄的第31师师长池峰城(黄埔高教班1期),鼓舞前方将士士气。
池峰城坚决表示:“我师绝对战斗到底,与阵地共存亡,以报国家。”并立即组织敢死队,发誓夺回被日占领阵地。在此之前,攻城的一个营战士全部牺牲,再上一个145人的连,只剩下18人活着回来。报名参加敢死队的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
池峰城宣布:“敢死队每人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
28日晚,英勇的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勇猛地冲向了敌营,与日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在后援部队支援下,发起了反冲锋,终于夺回了阵地。而57名敢死队员只剩下了11人。
同时期,黄埔军人关麟徵的第52军和王仲廉的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发起猛烈攻击。此役激战4天,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向峄城、枣庄撤退。
台儿庄战役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中国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这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周恩来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除重创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外,还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速度,为组织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台儿庄战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这是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也是最大的一次胜利歼敌愈万
这告诉我们日本帝国主义不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必将胜利
(一)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均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而且还在平型关地区遭受了八路军歼灭1000多人的败迹,但总的说进攻是顺利的。这次台儿庄战役,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部却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败退,溃逃时重武器、军用物资和士兵的尸体大量遗弃在战场上。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在军事上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胜利,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这些都是有利于抗战持久战的总方针实现的。当然,战役本身对中日战争的全局并不起多大的战略作战,因此对台儿庄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宜评价过高。
(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2014-06-19
谢谢
首先,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是两个概念。
战役:战役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
会战:战争双方主力或战区主力间的作战。也指战争双方主力的决战。
徐州会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战争初期确实取得了新、一系列胜利。并且台儿庄战役只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就这一场战役而言,确实是大胜。
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国和日本军队无论装备还是人员素质差距太大。日军的战略是希望以精锐之师,速战速决,尽可能的消灭我军有生力量。反之我军无论军心士气都不具备和日军决战的条件。因此蒋介石最终我们还是放弃了徐州。
事实上,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谢谢!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