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
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2分)(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4分)(3)他曾经把君与民的关...
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2分)(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4分)(3)他曾经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关系?(8分)(4)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叫什么?(4分)(5)他的主要政绩是什么?(10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唐太宗。 (2)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并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他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水与船的关系。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贞观之治” (5)他的主要政绩是:(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注意“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4、任用贤才 重视纳谏)(10分) |
试题分析:(1)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因为唐太宗看到前面的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的起义。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3)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悟出人民百姓是王朝兴亡的决定性力量,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4)在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较大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5)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励精图治,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具体来说,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等等。 点评: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展开全部
(1)唐太宗。
(2)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并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他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水与船的关系。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贞观之治”
(5)他的主要政绩是:(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注意“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4、任用贤才
重视纳谏)(10分)
试题分析:(1)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因为唐太宗看到前面的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的起义。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3)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悟出人民百姓是王朝兴亡的决定性力量,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4)在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较大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5)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励精图治,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具体来说,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等等。
点评: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并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他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水与船的关系。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贞观之治”
(5)他的主要政绩是:(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注意“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4、任用贤才
重视纳谏)(10分)
试题分析:(1)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因为唐太宗看到前面的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的起义。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3)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悟出人民百姓是王朝兴亡的决定性力量,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4)在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较大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5)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励精图治,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具体来说,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等等。
点评: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