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能力培养曹刿论战答案

 我来答
归去来ao
2014-11-11 · TA获得超过814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62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1018万
展开全部
是这个麽

 1、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2.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
  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曹刿请见
  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17.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18.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指挥若定
  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1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20.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1.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22.《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一鼓作气
  23.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 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4.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取信于民”;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用原文回答)
  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可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