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 我来答
libill123
2014-12-16 · TA获得超过86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40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1044万
展开全部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 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 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如果一线教师能在选材、制定目标、教学时都能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孩子的创作成果,不让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