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呢?
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
四、 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因此需要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在孩子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老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六、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幼儿园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而此时幼儿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橱窗、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就拿叠衣服来说吧,由于天气或冷或热,幼儿穿的衣服也就或多或少,多了天气热就得脱衣服,我们教育孩子脱下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叠好,但有的孩子却很难,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题活动,并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
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
四、 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因此需要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在孩子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老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六、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幼儿园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而此时幼儿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橱窗、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就拿叠衣服来说吧,由于天气或冷或热,幼儿穿的衣服也就或多或少,多了天气热就得脱衣服,我们教育孩子脱下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叠好,但有的孩子却很难,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题活动,并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