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说的人生七苦都有哪些呢?
佛家讲人生七苦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生之苦,按照佛祖之说,人生在世即为苦之根源。生之苦,在于从此就要经历人世间一切的种种,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老:老之苦,在于有生之年愈来愈少,精力,体力越来越差。
病:病之苦,也许只有病人自己才能够体会。病之苦在于,健康受损,亲人受累。
死:死之苦,在于即将远离人世。无论这一生,乐也好,苦也罢心中总是有诸多的难舍的。亲情,爱情,友情,都难以舍弃。
怨憎会: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之苦。
爱别离:与相爱之人分离之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上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爱之愈深,离之愈痛。
求不得:人皆有求。求得便欢欣无限,求不得,便终日心事重重,少了生活诸多乐趣,此乃求不得之苦。
扩展资料: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否叫起源于印度。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一、生苦]
生苦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二、老苦]
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三、病苦]
病苦有二种: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四、死苦]
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五、爱别离苦]
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扩展资料
数字“七”在佛教中的含义:
1、地、水、火、风、空、见、识,谓七法,
2、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心界。
3、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4、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共七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家七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1.生的苦难是指:第一种,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亲的肚子中,窄隘不净。第二种,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能自由自在。第三种,在母亲腹中呆十个月,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第四种,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第五种,种类。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
2.老的苦难是指:第一种,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第二种,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3.病的苦难是指:第一种,身体方面的疾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第二种,心里方面的疾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4.苦的苦难是指:第一种,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第二种,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5.爱别离苦是说所亲爱之人常常违背自己的心愿要收到离别之苦,不得相聚相守,导致心里痛苦,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这就是爱别离苦。
6.怨憎会苦是说所怨仇憎恶之人往往希望相互远离,因为互相厌恶,但是却常常相聚,与内心的意愿相违背,导致心里痛苦,这就是怨憎会苦。
7.求不得苦是说世间一切事物,心里有爱的人和物,极尽所能,却仍旧求而不得,与自己的心意相违背,导致心里痛苦,这就是求而不得的苦。
扩展资料: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
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
欲求长生不老不得,
欲求身体健康不得,
欲求不遇怨敌不得,
欲求爱侣不分不得,
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愿不遂,当然使人痛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家七苦
生,生之苦,按照佛祖之说,人生在世即为苦之根源。如果不曾有生,何来苦之谈。生之苦,在于从此就要经历人世间一切的种种,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虽然如此,生之苦不敢苟同,人生在世虽然是苦的开始,但是又何尝不是乐的开始,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同一件事了。人生之苦,亦可以为人生之乐,苦中作乐,何乐不为?如果用一颗快乐的心去看,即使是苦也会变得快乐了。如人之初恋,苦嘛?甜中有苦,苦中有酸,酸中又含甜。如果不去试,焉知其中滋味?
老,老之苦,在于有生之年愈来愈少,精力,体力越来越差。这也是人生所必需的一个阶段。老有何苦?苦在年龄越来越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眼看着外面的世界在一天天的变化,看着自己熟悉的人,物,世界一天天的离自己而去。苦在儿女一天天的长大,也离自己越来越远。苦在死之将近,而愈发感到孤独无助。
病,病之苦,也许只有病人自己才能够体会。病之苦在于,健康受损,亲人受累。有时甚至有自己生病,其实最苦的还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们关切的眼神有时比病之痛苦强过百倍。
死,死之苦,在于即将远离人世。无论这一生,乐也好,苦也罢心中总是有诸多的难舍的。亲情,爱情,友情,都难以舍弃。观之七苦,犹以死为甚,人皆有死。也许死之苦,是人最难经历的,也是终是经历的,自古帝王将相,皆将一死。也许死也是七苦之中最平等的,对世间万物最为公平的一种。你可以生在帝王之家,应有尽有,尝尽世间所有欢乐。我也许生于市井,遍历人间诸苦,但我们最将都走向死。死之后我们也就没有任何不同了,都将化为一抔黄土。
怨憎会,怨与憎本来就是人生最大敌人。人生数十年,时光有限,何必为了一点小事,而互相怨恨,搞得如同陌路。
爱离别,人生即是如此。不想见的却终是要见。不想离的却偏偏要分离。爱离别之苦,也是最为难耐之苦。本来可以相守一生,却因为造化弄人,终于还是分开,此中痛苦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的体会罢了。
求不得,人皆有求。求得便欢欣无限,求不得,便终日心事重重,难以自拔少了人间本来有的许多乐趣。须知世间之物无限,岂可样样皆据为己有。何不抱一颗平常心去求,得之欣然。不得也不必烦恼。虽然现在有人说“知足者长乐”这句话也一定全对,但有时却可以使你觉得走出这个门你也许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佛说七苦,人人皆有。也许人生这百年会过得更加充实快乐,临死之时也不会有丝毫遗撼
五蕴盛是前面七苦的根源。人有五蕴六识,为此形成声色幻境,由错误的知见进而扩散为以上七苦。所以要从苦中解脱出来,便要认知到五蕴六识创生的境世界皆为幻境,所谓“色即是空”是也。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