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 我来答
檀香透窗棂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1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差异性:

1.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2.德性为首与知性为先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3.偏感悟与重逻辑

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4.尚贤与爱智

孔子作为中国的教育祖师,他是完美道德化身的圣人,上天将宗法制道德赋予了他(“天生德于予”),他的使命是“诲人不倦”,学生只能接受他的权威思想。

伏尔泰说:“孔子既没有给予他们新的世界观.....他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只是“爱智慧者”,苏格拉底的聪明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所不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与推动着西方理性主义进步。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性:

1.教育对象

坚持“有教无类”思想。作为中国教师始祖的孔子,首开私学,广收弟子,打破了春秋之前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苏格拉底学生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

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2.教育内容

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注重身体力行、节制自律。但孔子的德以礼为基础,而苏格拉底的德是以法律与理性的至上精神为基础。

3.教学手段

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扩展资料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就是问答式教学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该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美国的一些顶尖寄宿中学采取的“圆桌教学法”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

同一时期分别奠定东西方文明基石的两位圣哲,有着很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但在“启发式”教学法上,苏格拉底更胜一筹。

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

古希腊哲学强调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构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哲科”文化。哲科文化具备较强的外延性和拓展性,引发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而东方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更多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此处指狭义的哲学)。

东方的思想家们崇尚“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社稷关怀”,缺乏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与逻辑推演,形成了东方文明中的“技艺”文化,导致了在近代在科学及工业革命上的滞后。



百度网友b97d58f1d0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59
采纳率:2%
帮助的人:1137万
展开全部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不同的地域都实行了“有教无类”,造就了一大批贤才、哲人,为东西方文化、学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育方法上,都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首先,他们都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语录。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孔子及时而恰当地予以针对性很强的回答。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苏格拉底施教时,不是以准备好的现成结论直接传授给对方,而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根据对方的回答不断提出一连串问题,直到对方认识自己的矛盾、错误和无知,自然地达到正确的认识。其次,他们都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论语·述而)),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孔子在教学中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再次,他们都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成就。孔子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开动脑筋,敢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硬性的注入,而要掌握在学生求知而未知和欲言而未能之时,进行适当的启发,通过“举一反三”来训练和增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与独立思考。苏格拉底同样的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他认为人们所以没有发现和追随正当事理的原因仅仅在于没有审慎地思考。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正确的结论。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及他们各自哲学认识论上的差异,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孔子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自悟。苏格拉底则是通过逻辑推理,是学生认因势顺导的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认识真理。孔子在教学中,或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或采用反诘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或与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寻求结论,而且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苏格拉底习惯且擅用的是问答法。他根据不同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绝不是运用那一套刻板的问答,而是变化无穷,妙趣横生,机智善辩,这样容易使各种学生均饱含学习热情。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教学以有益的启示和诸多的借鉴。东亚与西欧虽相隔逾万公里,然而,凡是进步的伟大的人类文明都有相同相通之处。东亚的孔子思想与西欧的苏格拉底思想虽有诸多各自的特色,但大的作为与思想是惊人的相同。今日应发展、弘扬东西文化的相同之处,借鉴、吸纳东西方不同的营养,以利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促进全人类建立一个美好协调的大家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剑半双3o
2019-12-22 · TA获得超过26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21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91.6万
展开全部
同: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的世界文化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是一个哲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生的真谛和至上的哲理,也同时希望将这些哲理传授给更多的人,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同样广传弟子,同时采用了一种相近的教导方式对话式的启发诱导弟子,以期望来改造社会,这使得他们都有了理想化的色彩。

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用的教材是六艺。

苏格拉底教授的主要是逻辑推理和辩证法,逻辑推理和辩证法都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十分重视理性。

孔子轻视妇女,对妇女确有偏见,自然也无法将其划入教育对象行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岸里何以顾
推荐于2017-09-25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25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2877万
展开全部
对于苏格拉低来说,最高尚的教育就是美德,他认为 哲学家有义务将道德理智教给所有人,而这些教学不应该收费,他也认为唯有知道什么是美德,一个人才会做到真正的美德.
苏格拉底他也从来不会把知识记载到书上,因为他认为 记载知识会让我们忘记这些知识,不记载 我们却会时时刻刻记住,保持记忆力和头脑清醒.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
他们两个人都注重美德的培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9-12-22 · TA获得超过46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387万
展开全部
苏格拉底和孔子教育的思想我觉得是互通的,但是苏格拉底之死之前都拒绝承认向他所制定的法律低头,我觉得他是用生命在维护他所制定的一段法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