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更有智慧,他为什么还是败给了司马懿

 我来答
百度网友fe5fae7
2018-09-24 · TA获得超过54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诸葛亮败给司马懿最要有三点原因:

1、诸葛亮受到汉族正统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儒雅的人。谋略都被用于战场,很少用于自身安全。他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是一个偶然的陈述,司马懿受曹操的影响是“宁愿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安危和成功与否。

2、诸葛亮对君主的命令无不惟命是从,因此贻误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机,致使六出祁山,功败垂成;而司马懿带兵打仗时,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信条,一切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准则。司马懿曾感叹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诸葛亮受恩于刘备,常常想着报恩。诸葛亮曾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可见诸葛亮心中的负担之沉重;而司马懿既无忠君之意,更无报恩之心,一切以掌握兵权为大,有了兵权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马懿一生都在谋划如何牢牢掌握兵权。

扩展资料

诸葛亮六出祁山:

建兴十年(232年),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制作木牛流马等,并且练兵讲武,准备再次北伐。  建兴十一年(233年)冬,诸葛亮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诸军运米,集结大军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 

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军打败。

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006-07-02 · TA获得超过7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战术上,司马懿不如诸葛亮,但战略上,司马懿更胜一筹!他知道自己单场战斗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就尽量不打,而是依靠城墙、关隘的防御进行对峙。司马懿比诸葛亮还大两岁呢,但不论拖蜀魏两国国力,还是拖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健康寿命,司马懿都占便宜。
魏的国力强于蜀,这不用多说。但诸葛亮虽然比司马懿年轻两岁,司马懿却料定诸葛亮必死到自己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要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种贤相,活得必然累。自己儿子又年幼,自己家族的未来也系于自己一身。要公私兼顾又要维护自己的声誉,诸葛亮活得确实累。司马懿则不同。司马懿本就是个野心家,他不怕别人说他玩弄权术,这一点,他的压力就比诸葛亮轻不少。而且两个儿子也争气,朝中只有一个不成器的曹爽能勉强与之为敌。司马懿活得其实很轻松很自在。这样的话,只要不出什么极大意外(比如说房子塌了,被马踹了)司马懿必然比诸葛亮长寿。
司马懿懂得利用现成的优越条件,所以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自己见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抽条战火日长D
2016-07-05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抽条战火日长D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9016 获赞数:215614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论智慧、兵法、谋略,诸葛亮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但是最后诸葛亮还是败给了司马懿。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条:
1,诸葛亮受到汉家正统思想熏陶,一身儒雅之气,两袖君子之风,谋略多用于战场对阵,心机却很少用于自身安危,他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宁愿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唯我思想影响,为人处世,上阵交兵,总是先考虑自己的生前身后、成败功过。
2,诸葛亮受到汉家正统思想熏陶,总是用“天授皇权”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每次后主刘禅一道撤兵的圣旨,诸葛亮无不惟命是从,因此贻误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机,致使六出祁山,功败垂成;而司马懿带兵打仗时,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信条,一切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准则。对诸葛亮的做法,司马懿就曾感叹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诸葛亮受先主刘备知遇之恩,因而一生常怀报恩之心,不论平时生活,还是率军打仗,无不以报恩为大,这就大大加重了他为人做事的负担,曾有人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就劝阻说:“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诸葛亮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可见诸葛亮心中的负担之沉重;而司马懿既无忠君之意,更无报恩之心,带兵打仗一身轻松,一切以掌握兵权为大,有了兵权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马懿一生都在谋划如何牢牢掌握兵权。
4,诸葛亮一生谨慎,处世小心,不论平日政务,还是率军出征,他总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这样不仅影响他在军事上精力的集中,而且也加重了他体力上的付出,再加上他生活朴素,吃食简单,这无疑加快了他衰老的速度;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这些做法颇有微词,曾有一次,司马懿询问诸葛亮派来的使者说:“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答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便告诉帐下的诸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不久,诸葛亮便病逝于五丈原。

从古至今,诸葛亮始终被人们认为是正人君子,而司马懿却被人们一直称为奸滑小人,诸葛亮的正人君子的风范却成了他六伐中原、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马懿的小人行径反倒成了他克敌制胜、功成名就的法宝。可见,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不可逆转和难以预料的自然规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暮穹千里
2006-07-02 · TA获得超过35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0万
展开全部
诸葛亮作为小说人物深入人心,他的所谓智慧大多是罗贯中的虚构。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刘备塑造为正义的代表,关羽弄成忠义的化身,诸葛亮抬高到智慧的顶峰?这全出于罗贯中本人狭隘的儒家忠君思想。

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加精通内政,对行军打仗却是个二流货色,在识人用人上也充分表现出他的心胸狭隘和任人唯亲,蜀国人材匮乏很难不归咎于诸葛亮的刚愎自用和目光短浅。当然他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也是值得肯定的,这是他一生唯一的亮点。

我们后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依据历史材料,而不是可笑地依据小说文本。历史小说虽然也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出于艺术作品的本性,虚构永远是第一位的。认为诸葛亮是最有智慧的人,这是没文化的老百姓一种善良的误会,但作为当代青年,应该用更加科学、求实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msn1234
高能答主

2019-10-15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02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别听他们,瞎捧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全是捧出来的!古人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诸葛亮根本最基础的都做不到!如何能叫更聪明!可笑!这两方面司马懿都做到了!作为作为谋士!诸葛亮也不及格,!谋士第一谋,谋己!诸葛亮也没做到!这样没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和司马懿的智慧来比!诸葛亮用自己的道德绑架了自己!司马懿没有!所以诸葛亮必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