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中半之美写驱动型作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高考是现实的反应,语文高考作文尤其如此。它总是跟随着时代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或快或慢。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又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所以就必须兼顾现实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十八大后,改革这一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强化,整个政府更加注重务实高效,教育领域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因此,高考语文作文也相应地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变为如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现实的因素进一步加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试题往往是选取自当下生活中,比较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并列性,甚至是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所谓的任务,其实就是作文材料中提出的,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所谓驱动,就是考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性的对策这一思维过程。
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题目提出一个问题(任务),在这个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考生分析这个问题(任务),然后解决这个问题(任务)。作文的思路基本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呈现出递进式的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意在作文材料中增加一个问题型因素,目的就是以此问题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在设定的真实情境中,辨析涉及问题各方的关键概念,考虑问题涉及的各个维度,解决问题关系到的各方的利益。作文中给出的材料,对学生来说,既是启发,同时又是引导的要求,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可能的立意角度,但又不能偏离材料设定的讨论范围。这种类型的作文,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既能防止学生宿构与套作,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题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以此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两道作文题目,都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立意的角度可以多元,但范围非常清晰。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能检测出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水准,比较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选拔功能。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要在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比较中得来。
1.选题的鲜活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题,一般都来自于当前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就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材料鲜活,非常具有时代特点,这一点与之前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都很不一样。之前的这些作文类型,有些可以完全脱离开现实,坐而论道,所以学生宿构套作的可能很大,作文当中出现的例子,甚至观点都出现高度的雷同。比如一说到战胜磨难,就会搬出司马迁、杜甫;只要是追求自我,自然联想到陶渊明、李白……以至于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些老人家已经很忙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在作文中麻烦他们?虽是调侃,却说出了一个事实:这样的作文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贴近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同时又是新近发生的时事,因此可以引导中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想写好,要求学生及时关注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同时还要学生有足够的积累,需要有思维的训练,能考查出学生见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2.思维的开放性 作文选题可选择的立意角度越多,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就越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品质。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的鲜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反应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站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立场,观点自然会有差异。这样的特点就决定学生在作文时,立意的角度是多样的,思维是开放的。既可以站在甲方的立场说话,也可以维护乙方的利益,甚至居中提出比较妥善的调和的意见。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学生要做的,就是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并妥善解决利益间的冲突。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检测。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很多问题,前人没有遇到过,也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也就不存在套作的可能。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就是要让学生围绕作文材料中新出现的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适当地提高思维强度,去探究可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炒古人前人的冷饭,也不是信口开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表达出理性的解决办法。
3.价值的导向性 思维的开放性,很容易导致各说各话,莫衷一是,甚至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论。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高考作文必定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体现国家意志。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所言,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因此高考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高考作文就要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选题时,就有意识地增加了作文材料中的价值导向性。所谓的价值导向性,就是指试题有意识地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去立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实际上突出的是情与法的辩证思考,贯彻的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而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三个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人物,无论是选择哪一个,都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都是整个时代主旋律的体现。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
1.任务驱动原则 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作文过程中就必须始终围绕题目给出的问题,就事论事。题目给出的问题,既是我们作文写作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的落脚点。只有完成了题目给出的任务,作文才算是完成了,绝对不能像过去的话题作文,或者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词后,就抛开材料不管。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引用其他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论述的重心和中心必须始终限定在题目所给出的问题上面。如果抛开材料中的问题,只围绕材料中某个关键词,就是舍形取神,舍事取词,这样的作文得分肯定很低。
如: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考生就必须始终围绕“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来论述,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论述的落脚点必须不离开这个事件本身。而如果只选取“大义灭亲”、或情与法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完全不顾材料,就会被判定为离题,是肯定不行的。
2.言必有据原则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取的都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有对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会出现至少两方以上的观点。既然存在两方以上的观点,就说明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或者说,是有可能性的。学生在作文中,就要找出这个合理性来。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角度,学生作文的观点必须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而不能模棱两可。但又不能停留在简单表态的基础上,赞同或者反对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既要站在己方立论,同时又要能考虑对方的观点,提出反驳的意见。这对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因为存在对立的双方,当你反对某一方的时候,既要能指出其立论的不足之处,又不能完全不顾对方的利益,还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义利谐调原则 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无非是利益的冲突。敢于承认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完全不顾利益的考虑,一味地强调要高大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又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凡事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要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学生在作文立论时,就须兼顾各方利益,既不能道德至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唯利是图,充当某些利益集团的走狗,须以利为导,以义为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所以我们要以利为导。但我们的追求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所以又要以义为根。也就是说,我们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又要崇义尚道,持中秉正。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试题往往是选取自当下生活中,比较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并列性,甚至是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所谓的任务,其实就是作文材料中提出的,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所谓驱动,就是考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性的对策这一思维过程。
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题目提出一个问题(任务),在这个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考生分析这个问题(任务),然后解决这个问题(任务)。作文的思路基本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呈现出递进式的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意在作文材料中增加一个问题型因素,目的就是以此问题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在设定的真实情境中,辨析涉及问题各方的关键概念,考虑问题涉及的各个维度,解决问题关系到的各方的利益。作文中给出的材料,对学生来说,既是启发,同时又是引导的要求,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可能的立意角度,但又不能偏离材料设定的讨论范围。这种类型的作文,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既能防止学生宿构与套作,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题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以此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两道作文题目,都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立意的角度可以多元,但范围非常清晰。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能检测出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水准,比较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选拔功能。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要在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比较中得来。
1.选题的鲜活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题,一般都来自于当前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就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材料鲜活,非常具有时代特点,这一点与之前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都很不一样。之前的这些作文类型,有些可以完全脱离开现实,坐而论道,所以学生宿构套作的可能很大,作文当中出现的例子,甚至观点都出现高度的雷同。比如一说到战胜磨难,就会搬出司马迁、杜甫;只要是追求自我,自然联想到陶渊明、李白……以至于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些老人家已经很忙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在作文中麻烦他们?虽是调侃,却说出了一个事实:这样的作文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贴近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同时又是新近发生的时事,因此可以引导中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想写好,要求学生及时关注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同时还要学生有足够的积累,需要有思维的训练,能考查出学生见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2.思维的开放性 作文选题可选择的立意角度越多,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就越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品质。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的鲜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反应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站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立场,观点自然会有差异。这样的特点就决定学生在作文时,立意的角度是多样的,思维是开放的。既可以站在甲方的立场说话,也可以维护乙方的利益,甚至居中提出比较妥善的调和的意见。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学生要做的,就是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并妥善解决利益间的冲突。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检测。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很多问题,前人没有遇到过,也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也就不存在套作的可能。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就是要让学生围绕作文材料中新出现的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适当地提高思维强度,去探究可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炒古人前人的冷饭,也不是信口开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表达出理性的解决办法。
3.价值的导向性 思维的开放性,很容易导致各说各话,莫衷一是,甚至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论。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高考作文必定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体现国家意志。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所言,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因此高考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高考作文就要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选题时,就有意识地增加了作文材料中的价值导向性。所谓的价值导向性,就是指试题有意识地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去立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实际上突出的是情与法的辩证思考,贯彻的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而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三个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人物,无论是选择哪一个,都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都是整个时代主旋律的体现。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
1.任务驱动原则 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作文过程中就必须始终围绕题目给出的问题,就事论事。题目给出的问题,既是我们作文写作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的落脚点。只有完成了题目给出的任务,作文才算是完成了,绝对不能像过去的话题作文,或者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词后,就抛开材料不管。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引用其他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论述的重心和中心必须始终限定在题目所给出的问题上面。如果抛开材料中的问题,只围绕材料中某个关键词,就是舍形取神,舍事取词,这样的作文得分肯定很低。
如: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考生就必须始终围绕“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来论述,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论述的落脚点必须不离开这个事件本身。而如果只选取“大义灭亲”、或情与法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完全不顾材料,就会被判定为离题,是肯定不行的。
2.言必有据原则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取的都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有对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会出现至少两方以上的观点。既然存在两方以上的观点,就说明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或者说,是有可能性的。学生在作文中,就要找出这个合理性来。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角度,学生作文的观点必须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而不能模棱两可。但又不能停留在简单表态的基础上,赞同或者反对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既要站在己方立论,同时又要能考虑对方的观点,提出反驳的意见。这对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因为存在对立的双方,当你反对某一方的时候,既要能指出其立论的不足之处,又不能完全不顾对方的利益,还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义利谐调原则 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无非是利益的冲突。敢于承认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完全不顾利益的考虑,一味地强调要高大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又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凡事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要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学生在作文立论时,就须兼顾各方利益,既不能道德至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唯利是图,充当某些利益集团的走狗,须以利为导,以义为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所以我们要以利为导。但我们的追求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所以又要以义为根。也就是说,我们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又要崇义尚道,持中秉正。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