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论文

 我来答
润德教育
2016-07-12
润德教育
润德教育国内执业药师品牌首先品牌,专注医药行业培训。润德教育累计培训人员上万人,影响考生100余万人,是培训行业惟一一家在考后实打实公布学员成绩和通过率的考试辅导机构。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那么什么是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 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课前预习习惯
1、现状分析:(当前,数学课前预习并不乐观,这只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提到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到了语文的预习——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对于数学的课前预习,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实际意义,没有体会到预习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常常会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学生由于自学能力有限,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求他们预习什么?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简单地看看数学书,做做课后练习而已。长期下来,学生对预习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预习成为一种形式或口号。
(2)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
还有一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觉得预习后,课就没法上了,学生都知道结果了,老师还教什么,于是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并失去了的探究欲望,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听课时也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上完一节课,学生的书根本就没有翻开过,有时听了一节课最后才知道他这节课上的是什么,他们为的是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像这样的老师怎舍得让学生课前预习了,那样一切设想不就泡汤了吗?
(3)预习要求过高,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解24时计时法,大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预习要求,24时计时法其实还是挺抽象的,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普通计时法,让学生一下要转个弯用24时计时法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教师让学生调查电视、广播、邮电等部门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就简单多了。这样,学生不但有能力做到,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要是布置了预习任务,不是学生在自学,而是家长在讲解。这样,课堂上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其实这些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只是掌握了结果,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部分学生预习时也只是看看书、做做课后练习,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种种原因导致数学课前预习效率非常的低。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
(1)“导”——列预习提纲,明确预习任务。
例如:预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姓名( )
预习导航
长方体:▲研究顺序: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
▲研究内容:数量、形状、大小、长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数一数、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体:▲带着研究长方体的研究经验研究正方体,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你还有哪些发现?写下来:
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当然就能达到预习的效果。
(2)“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该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
(3)“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
其实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可能在我们小学阶段,还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可到了初中预习就非常的重要了。有人说课前预习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儿是明碉,哪儿是暗堡,哪儿是最坚固的地方,哪儿是薄弱环节等,通过预习,就可以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这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 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它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1、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语言是有天赋的,那些儿童化的语言我怎么也说不来,说出来也觉得非常的别扭。我也有同感,语言问题曾经也一直困扰着我,但后来我发现只要你有那份心,儿童化的语言是可以练成的。我们还发现同样一个故事有的老师讲得很生动,积极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而有的老师讲完后学生却无动于衷。如教学1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自编一个童话故事:今天,0~9这10个数字在排队做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你真是太小了,什么都没有,怎么能跟我比。”“0”听了以后可伤心了,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拉起0的手,对9说:“我们手拉手,不就比你大了嘛!”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自然而然的进入的新知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情境创设时一定得溶入你的真情实感,这样才可以拨动孩子的心弦。
2、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因此,我说听需要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谁知道他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后交流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走神。另外还可以通过口号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这在低年级运用得比较多。如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小耳朵——”生:“听师讲。”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专心听讲也有很好的帮助,如“×××小朋友真会听课,老师走到哪,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儿”;“×××小朋友听课真专心,老师从他的眼睛里都看出来了” “××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居然听出来了。”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听的积极性。
3、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成为教师后的我们慢慢地发现自己越来越罗嗦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生怕学生听不懂,布置作业是讲完后还要写在黑板上,生怕学生忘记了。因此我建议以后该给同学们提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课“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4、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案例:桃树有80棵,梨树比桃树多20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百分之几?
生1:80-20=60(棵) 60÷80=75﹪ (大部分)
生2::80-20=60(棵) 80-60=20(棵) 20÷80=25﹪ (少数)
生3: 20÷80=25﹪(极少数)
从案例中暴露了当前学生的一些思维状况,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会“百度”(他在搜索什么时候做过类似的题目,便把曾经解题思路套用到现在的题目之中),而不会认真的思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常听不少家长、老师反映“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要么瞎做、要么问老师、要么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费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1、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们现在有很多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中下的学生还没开始思考,那些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已脱口而出,这样,很多学生思考的机会都被这些好生剥夺了,长此以往,他便懒得思考,等待现成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其次,课堂上我们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尽量减少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好不好?”及一些填空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金量太低,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训练。
2、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哪怕这个见解是错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新课教学是要加强变式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那么,当这种习惯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一致时,就会形成了负迁移,使思维被定格在某个框架下而无法解脱,对于解决问题就困难了;可当这种习惯性思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就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变式练习,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教给学生解题策略
我们现在经常发现学生一遇到非标准模式的题目(变式的、陌生的题型)就无从下手,学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该从何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脑中缺少解题的策略。什么是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如果我们的学生脑中有解题策略,又会选择,那么遇到再难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能做出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解题策略分为一般解题策略和特殊解题策略。一般解题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步骤:理解题意、做解题计划、按计划作答、回答检验。特殊策略有:举例、画图、列表、找规律、逆推(列方程)、转化等。下面我就重点讲讲我们在数学解题中常用的几种特殊策略。
!、举例策略
举例比较适合运用在含有字母或只告诉数量关系却不能计算的题目,因为学生习惯于通过计算得到答案,运用举例就可以把不能算的题目变成能算的题。比如:(1)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那么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 );(2)甲数是乙数的20﹪,乙数比甲数多( )﹪;(3)有a棵树,死了b棵,成活率是( )。像这样没有具体数据、不能算的题目学生往往难以下手,用举例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用举例的策略有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而有的同学算了半天还是错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举例时还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选择好算的数据,这样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图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低年级用的较多的示意图,在高年级画图策略用得最多是线段图,比如学生在做较复杂的“倍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应用”时就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也想到用画图,可是他画不清楚,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比如,百分数的应用题应先画整体“1”,(而不是哪句话在前就先画什么)然后根据整体“1”画出其他相关联的量;还要思考这道题是画一条线段还是画两条线段。只有学生学会这些,画图才能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
3、逆推策略(列方程)
这种策略比较适合已知结果,要求原先的数量的题目。逆向思维方法是与顺向思维方法相对而言的。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顺向思维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维是不依照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学生很不习惯,那么如何把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方程就是最好的办法。比如:有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厘米,它的半径是( )。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那让我们教会学生运用解题策略吧!
德邦通德(北京)易考网教育科技
2016-07-12 · 易考网:400-100-9891
德邦通德(北京)易考网教育科技
德邦通德(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教育培训,产品研发,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公司为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培训服务和线下面授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的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再次,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如,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最后,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老师在课堂上要提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提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提问后,可让可能不会答的学生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节,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好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
  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低调侃大山
2018-07-29 · 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注所有事。
低调侃大山
采纳数:67731 获赞数:3746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1、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不会读数学书,不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95%的学生对数学阅读是望而生畏。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通过对我校部分数学老师的问卷有70%的教师认为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将起主要作用。高年级的教师比较多地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校教师认为小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是当前最急需加强和关注的学习习惯。
2、听、说、读、写训练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②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3.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第几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纠正的题目,要在评分格后重新做,不要把原题擦去或涂改。解决问题写答语时,要另起一行,先写“答”;做方程时要注意先写“解”。这样的要求比起教师天天重复“请注意书写”要有效得多。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经过反复的强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4、学生认真阅读的培养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培养 教会学生思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6.学生善于质疑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