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位置上,武汉位于长江边,安徽有淮河,曾经的排水系统不完善,现在水涝已经很少了,到处都是堤坝,水库,分流了。
比如曾经武汉市在建造地铁期间,由于施工期临时排水措施的不完善,施工过程中损坏的排水管不能准时恢复,都导致了排水不畅。据水务部门统计,在集中降雨期间,武汉经历了15个主要的内涝区,其中10个是由于建设造成的。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下水道的排水量都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来设计。只有小部分地区达到5年一遇的标准。比如在北京,就是每小时36毫米雨量,超过这一雨量,北京的排水系统就无法承担,路面就会出现积水,形成对比的是,欧美、日本等国家规定的最低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由于中国的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都是 “重地上而轻地下”,中国的管网水平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的城市排水网普及率为64.8%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接近100%的水平,要重建排水网络,整个工程量也非常大。
扩展资料: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筑密度不断增加,这时城区就会比郊区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上城市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热量,热气流越积越厚,就容易形成降雨。而大城市更易产生这种现象,因此高强度暴雨可能性更大。
钢筋水泥的城市也让雨水更难以通过地面渗透,绿地、农田、花园等减少,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也随之降低,内涝的问题只能更多地通过人工排水系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