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古诗词

 我来答
生生不息3699
2019-07-22 · TA获得超过9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0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读”贯学,逐层深入。朗读是感受文学特别是感受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法。通过逐层深入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律、确定基调,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悦耳顺畅的声韵美和节奏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以“读”为主线。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由浅入深,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声韵之美。

二、以“法”助学,有的放矢。

1、描绘画面,整体把握意境。古诗词是借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而意境的建构并不是零碎的意象的堆积,而是让学生建构起古诗词意象的具体画面。

2、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往往和诗人或词人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思想历程有着密切相关。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就必须走近作者,深入作者内心世界,去品读去感悟。

3、寻象观意,感受语言张力。古代诗人或词人大都喜欢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营造诗词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以“象”为中心,寻“言”寻“象”以观“意”是古诗词教学的诀窍所在。抓住它,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领会古诗词的意蕴并能正确地评价它的价值。

三、以“积”拓学,以诗解诗。“以诗解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用已学过的人们熟知的意思相近的意义相通的题材相同的句子来解读一首新诗或新词的意蕴,可以使师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更自由地尝到更多的“诗味”,理解新学古诗词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抽条战火日长D
2018-07-31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抽条战火日长D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9016 获赞数:215610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诗词,言简意赅,几十个字就能讲述一个详尽的事情,有的还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忆。写古诗词,看似艰难,实是容易,没有专门的入门指导,纵使“熟读唐诗三百首”,依然是“不会写诗”,也“不会吟”。建议从以下“三关”来进行写作。


押韵关:押韵,顾名思义,即使韵母相押,在同一首诗中,在双句句尾要用韵母相同的可归为一类的读音相近的字。特别在诗词中要求更严。而所为之韵又必须属于平声字一韵到底,或者仄声字一韵到底。


平仄关:平仄,即以诗中字的读音声调来分。古声韵难学,我们暂且不提。只读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新声韵。平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的字;仄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的字。而律诗也就由这些平仄相间的句子组成。且有专门的格式。主要就是以下四种格式:


意境关:意境,又称境界,是诗歌艺术形象的专用名词,初源于佛教,指某种悟道的境地。六朝被借用于论诗,到唐朝皎然,司空图时,研究更深入,他们认为,意境不是客观的“物境”与主观的“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他学贯中西,研究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相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我们写诗必须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并且王国维还把意境分为写境与造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要求人们要追求“语言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艺术效果。 

文字和音乐的世界最为纯洁,它可以安抚人们走累的心,让人们的灵魂找到停泊的地方。其实写诗词就是写人生,我们要多写诗词和学习诗词中文字语言,来陶冶性情,充实生活情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oger_6
推荐于2018-02-1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roger_6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9448 获赞数:405747
回答问题3万多个,采纳率94%。擅长教育历史类问题回答。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天》,这首曲子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产生共鸣。学完全诗后,再一边听乐曲一边想象,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禁不住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的氛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杨长缨
2018-10-23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50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775万
展开全部
我们现在学习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在新韵中
平:发声一声 二声的字 如:吃 池
仄:发声三声 四声的字 如:尺 赤
古韵(依平水韵)
平:上平 下平
如:上平:东同童僮 下平:先前千阡
仄: 上声 去声 入声
如:上声:董懂动孔 去声:送梦凤洞 入声:屋木竹目

中字 平仄皆可 不论

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8句要求对仗 绝句4句相对宽松)
又分为5言和7言
无论是哪一种都分为四种形式
平起入韵式
平起不入韵式
仄起入韵式
仄起不入韵式
注:平起就是 平平开头 仄起仄仄开头 入韵就是指押韵
所有的格律诗全部要求押韵
其中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其余奇数句不押韵
偶数句必须押韵
押平韵 即尾字是平声字

在格律诗中
有这样一个基本格律
它包含了格律诗的四种形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起入韵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韵
仄仄仄平平。仄起入韵

这个格律的每一句就是可以分别作为格律诗的首句

格律诗有两个基本原则
可以根据这两个原则 推导出格律
1.逢双必反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实质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此交替循环的规律
5言和7言只是截取了前面的5字或者7字
其中对于特俗形式
平平平仄仄
表面上看是连续了三个平
实质上
平平平仄仄
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
因为尾字不押韵所以只能把后面的平
反到中间
变化成 平平(平)仄仄....
同理
仄仄仄平平
实质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
因为尾字要押韵
所以把反的仄字放到中间
变化成 仄仄仄平平

2.对粘原则
拿5言绝句举例
12句和34句称为对句 23句可以称邻句
参考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谓的对指得是
1句和2句的格律相反
3句和4句的格律相反
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反
粘指的是
2句和3句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同
知道这两个原则后就可以推导出任何格律
其中特别注意
对于首句入韵
第二句偶数句也是入韵
所谓的平仄相反 我说过只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即可

7言就是在5言的前面加上 平平或者仄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基本上就是绝句X2
绝句是1
2
3
4
这样的四句
律诗不是
1
2
3
4
5
6
7
8
这样的8句
而是
1
2
3
4
1(5)
2
3
4
这样的8句
其中
如果1句不入韵
则5句=1句格律
如果1句入韵
则5句变化为不入韵式
例如
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参考变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g昱
2019-01-30 · TA获得超过14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92
展开全部
一、对教学古诗词的方法,提出如下拙见:
方法一,“知人论世”。即要关注相关的历史变革和特征、时代背景和事件;要关注相关的社会观念和风俗、文化思潮和走向等。《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就是说,第一,读作品、谈创作,要“知人”。即探究生平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等情况。因为诗人的生活阅历、心灵历程对其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产生直接影响。第二,读作品、谈创作,要“论世”。即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和创作时间。因为诗人的作品与其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通过诗人生平思想和时代背景等途径,考察其创作、分析其作品,即解读和研究作品,要研究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情感历程。比如从诗人的人生历程与其诗词创作的关系,及其诗词作品所表现的社会风貌或人生风采方面着眼,去整体品味和领略其诗词的韵味和境界。
方法二,“以意逆志”。即对于诗人的诗词,首先要注重从诗词作品本身的内容出发,进行研究和解读;同时还要注意联系诗人在有关时期的思想、对有关事件的态度,对有关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读;要善于用分析、判断、推理的方法,切实理解,深入领会,真正把握作品寄寓的思想和抒发的情感。《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就是说,解读、分析作品,需要通过作品的内容寓意和阅读的感受领悟等途径来进行。“以意逆志”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解诗,不拘于字句表面意思,要从全诗基本意义出发,从诗本身的意义去推求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意志。另一说,解诗时,读者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领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情感,以己意去推求诗人之志意,进而理解诗歌主旨、内容。另外,“知人论世”也常常被用于鉴定人物优劣或议论世事的得失。比如从诗人的思想与其诗词创作的关系,及其诗词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脉络或情感脉动方面入手,去整体感受和把握其诗词的意蕴和内涵。
二、对教学古诗词的方式,提出如下拙见:
方式一,诠释疏解。比如对诗人的诗词创作进行诗学基础上的社会与时代特征层面的考察分析,了解作者诗词创作重要活动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特征。
方式二,批评鉴赏。比如对诗人的诗词作品进行文学基础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方面的解读品鉴,把握作者诗词作品主要篇目的内涵意蕴和风格特色。
方式三,诵读品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