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史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原电子部七七四厂(即现京东方的前身)七七0厂、上海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作坊式TN-LCD实验线开始到现在,中国的LCD产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经历几次大的投资浪潮之后,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产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产基地,从2003年又开始大手笔涉足TFT-LCD,以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收购韩国现代三条TFT-LCD生产线和所有LCD业务以及京东方和上广电又分别投资在大陆建设二条第五代TFT-LCD生产线为标志,中国成为世界LCD产业第四极力量乃至更强的预言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一 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年表上,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华大学、长春物理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电子部七七四厂、七七0厂、上海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企业都开始涉足LCD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样品制做,但一直到84年,无论是自主拼装设备还是从美国引入的设备,都是作坊式小规模的实验线,没有形成批量的生产规模,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线却奠定了中国液晶产业的基础,在这些实验线上曾经工作过的一批人,在后来中国LCD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马公司建成第一条4″规格的TN-LCD生产线,七七0厂建成第一条7″规格设备较先进的LCD规模生产线(主要设备通过香港从日本引入)。继这之后,深圳的先科集团和新加坡辉开集团合资成立了深圳深辉公司,他们也是一条7″规格的LCD生产线,深圳晶华公司也差不多同时建成一条TN-LCD生产线,在香港LCD产量占据第一位的康力公司生产线也转移到了广东惠州。随后天马二期、晶蕾、华泰等又相继建成12″以上规格更大规模的TN-LCD生产线。除上述内资建设的生产线外,以信利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业在那个时期也纷纷在大陆兴建TN-LCD生产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LCD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相当的TN-LCD产业规模,深圳天马公司从4″线开始,很快又建了1条7″线,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条12″线,在当时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奠定了其在业界的影响。
2.STN-LCD
中国大陆涉足STN-LCD是从九十年初开始,国家八五开发项目“640×200超扭曲液晶显示项目”由七七0厂和清华大学、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后,天马三期一天骏项目、河北冀雅、无锡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广电液晶、迈尔科特等都先后建成12″×14″或14″×14″规格的STN-LCD生产线,生产大中尺寸的STN-LCD产品,而鞍山三特电子(现鞍山亚世光电)、汕头超声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产线,则以生产中小尺寸STN-LCD产品为主,其他技术水平较高的TN-LCD线也在这个时期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产STN-LCD产品,如深圳晶华、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产线除无锡夏普能生产彩色STN-LCD外,其他生产线均只能批量生产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产品。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进入彩色STN-LCD生产线建设热点时期,飞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条14″×16″彩色STN-LCD线,与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块生产线一起,力图打造上海飞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将单色STN-LCD生产线改造成CSTN-LCD生产线后,又投资建成了一条专门的彩色CSTN-LCD生产线,日资企业日本新电器则在广东东莞建成一条CSTN-LCD生产线。爱普生和optrix则分别在苏州和张家港成立苏州爱普生和张家港光王电子并建生产线,专门生产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马在03年完成四期天龙工程,以一条14″×16″的CSTN生产线生产以手机屏、PDA为主的彩色STN-LCD。韩国三星继STN模块生产线之后又在东莞建成一条彩色STN-LCD生产线,长春的联信在长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产线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深圳比亚迪公司、汕头超声也在进入2004年以后相继建成彩色STN-LCD生产线,目前已开始试生产和批量生产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国在TFT方面的工作仅限于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围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电子集团从日本购进了一条第一代的TFT—LCD二手线,目前在生产一些中小尺寸的TFT产品.2003年2月,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用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现代3条TFT生产线和业务,并在当年全球大尺寸TFT销售额上排名第九,该现并购进入03年中国十大成功并购案之列.2003年6月,京东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 2亿美元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目前这个项目进展顺利,正在调试试产,并将在04年12月底产出这条线上的第一块TFT-LCD屏,比原计划提前了近1个月,2003年1 0月,京东方TFT模块生产线落户北京,这个生产线也是京东方TFT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1146亿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玻璃尺寸与京东方一样也是1100*1300,目标产品是笔记本电脑、监视器以及电视用显示屏,这条线在今年6月12日工艺设备进入安装调试, 10月份完成调试生产,产出了中国第一块本土生产的大尺寸TFT-LCD,目前这条线正在向大量产阶段推进.在南京,新华日购进了NEC的第一代TFT二手线,投资约在5400万美元,总投资比彩晶小,目标产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现正在调试、试运行,已做出2.5″的样品。
4.LCD模块
TN-LCD和STN-LCD的模块生产线由于投资小,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中国大陆的数量比屏的生产线数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较分散,早期的模块厂以个人或小企业投资为主,规模较小。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手机生产数量的大幅增长,对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块产值较大和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吸引力,使很多拥有屏生产线的厂家和下游整机厂家也都开始兴建自己规模较大的模块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飞利浦、北京三五电子、东莞三星电子、张家港光王电子、深圳天马、广州精工、上海广电液晶、京东方等一批有屏生产线的厂家,也有如深圳TCL、大连大显等有整机背景的厂家。
在TFT模块上,台湾、韩国、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达在苏州、中华映管在吴江、奇美在上海、东莞,三星在镇江、日立在苏州,夏普在无锡都有自己的TFT模块生产线.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被认为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未来市场的看好,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5.LCD配套材料
伴随着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为LCD配套的材料和设备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国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1969年,以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北化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庄开始批量生产,并供应给LCD厂,这个现名石家庄永生华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国内品种最高,产量最大的液晶材料厂,由清华大学与其他公司合作将清华化学系液晶材料研究技术产业化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清华亚王液晶材料公司,他们也可以批量生产TN液晶和中低档的STN液晶,石家庄永生华清与清华亚王一起的中低档液晶市场份额在中国大陆已占到70%以上,低档TN占到了80%以上,并有单体提供给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联公司也在从事液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但以液晶单体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产,另外还有如江苏高恒化工、烟台等多家企业在从事液晶材料的单体和中间体的开发和生产。在ITO玻璃方面,中国第一条用于LCD的ITO玻璃生产线是深圳南亚在87年建成的。这条线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后来在其他ITO玻璃生产线上的很多技术管理骨干都曾经在这条线上工作过,继南亚之后,深圳莱宝、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华益等又相继建成规模更大的ITO玻璃生产线,他们不但在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贡献,也在出口供应日本的一些LCD企业,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我们已能完全实现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纺乐凯和温卅侨业二大家,批量供应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东莞福地在前几年从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条旧的偏光片生产线,但调试后运行状况一直不是太理想,目前正在进行改组。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已建成日熔量250吨的超薄基片玻璃线并已开始向ITO玻璃厂供货,这是国内很多企业曾经努力但一直没突破的领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应从TN、STN到CF用的菲林、铬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专业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产品的产量和规模上居于领先,其公司文化和质量管理得到业界的好评,在04年获得全国质量奖,并被做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克劳斯比学院的教学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关键材料彩色滤光片上,深圳莱宝和深圳南玻已开始批量生产,深圳比亚迪引入一条线用于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剂、光刻胶等,国内厂家也都能部分供应。
6.LCD配套设备
在配套设备方面,经过多年来各方努力,我国大陆已能生产部分LCD制造设备及测试仪器。测试仪器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如清华大学、长春物理系都开发生产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测量仪、予倾角测量仪、液晶光电参数测试仪等测试设备,而制造设备从最初的玻璃切割机、偏光片切割机、灌晶机等单台设备发展到可以生产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设备和摩擦线、对版线等要求更高的设备,专业生产液晶设备的厂家有北京京城清达、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润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达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团与清华大学、日本饭沼制做所共同合资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从事半导体相关工艺研究的专业所,他们都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中国大陆液晶设备就其规模和水平来看,与LCD器件和相关材料比,仍显得滞后一些,与日本韩国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7 开发和研究
中国大陆在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包括清华大学物理系、化学系、长春物理所、北京化学所等单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后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南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南京五十五所等单位也相继介入这方面的研究,这些基础和应用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虽然由于资金投入较小,没有世界级大的创新性成果,但在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大学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华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专门从事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的单位,一些大的集团如京东方、上广电、TCL等也有企业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侧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参数测试仪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项奖励,清华液晶中心侧重STN工程化技术研究以及相变液晶、宾主液晶、宽视角等一些个性化的器件开发和导波技术在液晶中的应用、模式设计等一些偏基础性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近二年又在人才培养上展开工作,面向平板行业举行各类技术培训班。五十五所则在STN、TFT及BTN液晶显示器件及整机军用液晶加固技术上开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拥有几项专利,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二 中国液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LCD产业从无到有,从无源跨入有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N/STN生产大国和产值排名世界第四的LCD产业区域,目前在中国大陆与LCD产业相关的生产厂、科研院所大约有180家,约110条的TN/ STN-LCD生产线,7条TFT-LCD生产线(含京东方在韩国的三条生产线)和众多的TN/STN/TFT模块生产线。液晶协会在2003年对65家会员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这65家单位2003年销售值总和在132.46亿,比02年增长123%,其中显示器件107.79亿,占81.38%,相关材料12.04亿,占9.09%,制造设备1.29亿,占0.97%,其他占8.56%,从业人员大约在5万3千人,LCD年产量424万平米,ITO玻璃年产量646万平米,液晶材料年产量79.5吨,偏光片年产量96万平米。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液晶产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这与中国信息产业强势分布区域相对应。
华南是中国最早形成LCD、LCM区域性的地区,到目前仍是企业数量最多,投资成份最多元化的地区,其生产线数量占到合国的70%以上,其中又以深圳东莞二市为主,在投资类别上以台湾华泰、香港信利、香港精电、台湾劲佳光电为代表的香港、台湾投资和以深圳天马、迈尔科特、东莞SDI、东莞新电器等为代表的日美资和大陆内资为主。
华东地区是近几年刚兴起的新区.这个地区显著的特点是企业的投资和规模都较大,日资和台资企业较多,无锡夏普、张家港光王电子、苏州EPSON、上海飞利浦、上海广电液晶都有规模较大的CSTN和STN生产线,更有众多的TFT模块厂在这个区域内。产值较大,销售规模上亿、上十亿的厂多,随著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合作TFT—LCD五代线的建成,还将带动TFT-LCD产业链上的其他项目,这个地区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东北华北地区目前企业的数量和总体规模都小于其他二个地区。但随着京东方在2003年成功收购韩国现代TFT三条生产线、并在北京建TFT模块生产线和五代TFT屏生产线、整合上下流产业链一系列大的动作以及其TFT—LCD销售额在2003年全球大尺寸LCD排名第9的地位和五代线建成后的带动和辐射影响,将带动这个地区成为对中国液晶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另外这个区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事液晶研发的单位和力量比较集中。还有美国三伍电子以及河北冀雅、长春联信、鞍山亚视一批有实力和后劲的企业。
一 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年表上,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华大学、长春物理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电子部七七四厂、七七0厂、上海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企业都开始涉足LCD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样品制做,但一直到84年,无论是自主拼装设备还是从美国引入的设备,都是作坊式小规模的实验线,没有形成批量的生产规模,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线却奠定了中国液晶产业的基础,在这些实验线上曾经工作过的一批人,在后来中国LCD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马公司建成第一条4″规格的TN-LCD生产线,七七0厂建成第一条7″规格设备较先进的LCD规模生产线(主要设备通过香港从日本引入)。继这之后,深圳的先科集团和新加坡辉开集团合资成立了深圳深辉公司,他们也是一条7″规格的LCD生产线,深圳晶华公司也差不多同时建成一条TN-LCD生产线,在香港LCD产量占据第一位的康力公司生产线也转移到了广东惠州。随后天马二期、晶蕾、华泰等又相继建成12″以上规格更大规模的TN-LCD生产线。除上述内资建设的生产线外,以信利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业在那个时期也纷纷在大陆兴建TN-LCD生产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LCD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相当的TN-LCD产业规模,深圳天马公司从4″线开始,很快又建了1条7″线,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条12″线,在当时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奠定了其在业界的影响。
2.STN-LCD
中国大陆涉足STN-LCD是从九十年初开始,国家八五开发项目“640×200超扭曲液晶显示项目”由七七0厂和清华大学、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后,天马三期一天骏项目、河北冀雅、无锡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广电液晶、迈尔科特等都先后建成12″×14″或14″×14″规格的STN-LCD生产线,生产大中尺寸的STN-LCD产品,而鞍山三特电子(现鞍山亚世光电)、汕头超声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产线,则以生产中小尺寸STN-LCD产品为主,其他技术水平较高的TN-LCD线也在这个时期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产STN-LCD产品,如深圳晶华、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产线除无锡夏普能生产彩色STN-LCD外,其他生产线均只能批量生产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产品。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进入彩色STN-LCD生产线建设热点时期,飞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条14″×16″彩色STN-LCD线,与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块生产线一起,力图打造上海飞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将单色STN-LCD生产线改造成CSTN-LCD生产线后,又投资建成了一条专门的彩色CSTN-LCD生产线,日资企业日本新电器则在广东东莞建成一条CSTN-LCD生产线。爱普生和optrix则分别在苏州和张家港成立苏州爱普生和张家港光王电子并建生产线,专门生产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马在03年完成四期天龙工程,以一条14″×16″的CSTN生产线生产以手机屏、PDA为主的彩色STN-LCD。韩国三星继STN模块生产线之后又在东莞建成一条彩色STN-LCD生产线,长春的联信在长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产线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深圳比亚迪公司、汕头超声也在进入2004年以后相继建成彩色STN-LCD生产线,目前已开始试生产和批量生产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国在TFT方面的工作仅限于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围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电子集团从日本购进了一条第一代的TFT—LCD二手线,目前在生产一些中小尺寸的TFT产品.2003年2月,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用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现代3条TFT生产线和业务,并在当年全球大尺寸TFT销售额上排名第九,该现并购进入03年中国十大成功并购案之列.2003年6月,京东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 2亿美元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目前这个项目进展顺利,正在调试试产,并将在04年12月底产出这条线上的第一块TFT-LCD屏,比原计划提前了近1个月,2003年1 0月,京东方TFT模块生产线落户北京,这个生产线也是京东方TFT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1146亿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玻璃尺寸与京东方一样也是1100*1300,目标产品是笔记本电脑、监视器以及电视用显示屏,这条线在今年6月12日工艺设备进入安装调试, 10月份完成调试生产,产出了中国第一块本土生产的大尺寸TFT-LCD,目前这条线正在向大量产阶段推进.在南京,新华日购进了NEC的第一代TFT二手线,投资约在5400万美元,总投资比彩晶小,目标产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现正在调试、试运行,已做出2.5″的样品。
4.LCD模块
TN-LCD和STN-LCD的模块生产线由于投资小,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中国大陆的数量比屏的生产线数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较分散,早期的模块厂以个人或小企业投资为主,规模较小。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手机生产数量的大幅增长,对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块产值较大和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吸引力,使很多拥有屏生产线的厂家和下游整机厂家也都开始兴建自己规模较大的模块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飞利浦、北京三五电子、东莞三星电子、张家港光王电子、深圳天马、广州精工、上海广电液晶、京东方等一批有屏生产线的厂家,也有如深圳TCL、大连大显等有整机背景的厂家。
在TFT模块上,台湾、韩国、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达在苏州、中华映管在吴江、奇美在上海、东莞,三星在镇江、日立在苏州,夏普在无锡都有自己的TFT模块生产线.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被认为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未来市场的看好,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5.LCD配套材料
伴随着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为LCD配套的材料和设备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国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1969年,以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北化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庄开始批量生产,并供应给LCD厂,这个现名石家庄永生华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国内品种最高,产量最大的液晶材料厂,由清华大学与其他公司合作将清华化学系液晶材料研究技术产业化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清华亚王液晶材料公司,他们也可以批量生产TN液晶和中低档的STN液晶,石家庄永生华清与清华亚王一起的中低档液晶市场份额在中国大陆已占到70%以上,低档TN占到了80%以上,并有单体提供给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联公司也在从事液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但以液晶单体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产,另外还有如江苏高恒化工、烟台等多家企业在从事液晶材料的单体和中间体的开发和生产。在ITO玻璃方面,中国第一条用于LCD的ITO玻璃生产线是深圳南亚在87年建成的。这条线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后来在其他ITO玻璃生产线上的很多技术管理骨干都曾经在这条线上工作过,继南亚之后,深圳莱宝、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华益等又相继建成规模更大的ITO玻璃生产线,他们不但在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贡献,也在出口供应日本的一些LCD企业,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我们已能完全实现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纺乐凯和温卅侨业二大家,批量供应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东莞福地在前几年从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条旧的偏光片生产线,但调试后运行状况一直不是太理想,目前正在进行改组。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已建成日熔量250吨的超薄基片玻璃线并已开始向ITO玻璃厂供货,这是国内很多企业曾经努力但一直没突破的领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应从TN、STN到CF用的菲林、铬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专业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产品的产量和规模上居于领先,其公司文化和质量管理得到业界的好评,在04年获得全国质量奖,并被做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克劳斯比学院的教学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关键材料彩色滤光片上,深圳莱宝和深圳南玻已开始批量生产,深圳比亚迪引入一条线用于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剂、光刻胶等,国内厂家也都能部分供应。
6.LCD配套设备
在配套设备方面,经过多年来各方努力,我国大陆已能生产部分LCD制造设备及测试仪器。测试仪器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如清华大学、长春物理系都开发生产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测量仪、予倾角测量仪、液晶光电参数测试仪等测试设备,而制造设备从最初的玻璃切割机、偏光片切割机、灌晶机等单台设备发展到可以生产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设备和摩擦线、对版线等要求更高的设备,专业生产液晶设备的厂家有北京京城清达、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润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达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团与清华大学、日本饭沼制做所共同合资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从事半导体相关工艺研究的专业所,他们都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中国大陆液晶设备就其规模和水平来看,与LCD器件和相关材料比,仍显得滞后一些,与日本韩国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7 开发和研究
中国大陆在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包括清华大学物理系、化学系、长春物理所、北京化学所等单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后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南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南京五十五所等单位也相继介入这方面的研究,这些基础和应用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虽然由于资金投入较小,没有世界级大的创新性成果,但在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大学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华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专门从事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的单位,一些大的集团如京东方、上广电、TCL等也有企业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侧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参数测试仪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项奖励,清华液晶中心侧重STN工程化技术研究以及相变液晶、宾主液晶、宽视角等一些个性化的器件开发和导波技术在液晶中的应用、模式设计等一些偏基础性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近二年又在人才培养上展开工作,面向平板行业举行各类技术培训班。五十五所则在STN、TFT及BTN液晶显示器件及整机军用液晶加固技术上开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拥有几项专利,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二 中国液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LCD产业从无到有,从无源跨入有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N/STN生产大国和产值排名世界第四的LCD产业区域,目前在中国大陆与LCD产业相关的生产厂、科研院所大约有180家,约110条的TN/ STN-LCD生产线,7条TFT-LCD生产线(含京东方在韩国的三条生产线)和众多的TN/STN/TFT模块生产线。液晶协会在2003年对65家会员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这65家单位2003年销售值总和在132.46亿,比02年增长123%,其中显示器件107.79亿,占81.38%,相关材料12.04亿,占9.09%,制造设备1.29亿,占0.97%,其他占8.56%,从业人员大约在5万3千人,LCD年产量424万平米,ITO玻璃年产量646万平米,液晶材料年产量79.5吨,偏光片年产量96万平米。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液晶产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这与中国信息产业强势分布区域相对应。
华南是中国最早形成LCD、LCM区域性的地区,到目前仍是企业数量最多,投资成份最多元化的地区,其生产线数量占到合国的70%以上,其中又以深圳东莞二市为主,在投资类别上以台湾华泰、香港信利、香港精电、台湾劲佳光电为代表的香港、台湾投资和以深圳天马、迈尔科特、东莞SDI、东莞新电器等为代表的日美资和大陆内资为主。
华东地区是近几年刚兴起的新区.这个地区显著的特点是企业的投资和规模都较大,日资和台资企业较多,无锡夏普、张家港光王电子、苏州EPSON、上海飞利浦、上海广电液晶都有规模较大的CSTN和STN生产线,更有众多的TFT模块厂在这个区域内。产值较大,销售规模上亿、上十亿的厂多,随著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合作TFT—LCD五代线的建成,还将带动TFT-LCD产业链上的其他项目,这个地区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东北华北地区目前企业的数量和总体规模都小于其他二个地区。但随着京东方在2003年成功收购韩国现代TFT三条生产线、并在北京建TFT模块生产线和五代TFT屏生产线、整合上下流产业链一系列大的动作以及其TFT—LCD销售额在2003年全球大尺寸LCD排名第9的地位和五代线建成后的带动和辐射影响,将带动这个地区成为对中国液晶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另外这个区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事液晶研发的单位和力量比较集中。还有美国三伍电子以及河北冀雅、长春联信、鞍山亚视一批有实力和后劲的企业。
展开全部
想要对一件新事物产生清晰的认识,了解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液晶显示器从无到有,从单色到彩色,期间风风雨雨也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从下面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液晶显示器的几次技术转变过程。
液晶显示技术最早于1968年问世,不过真正运用在产品上还是在1973年。SHARP公司在其生产的小型计算器上首次采用了LCD,它所采用的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显示技术,画面反应时间较慢,且输出的光线亮度不高,所以称为“被动式”。这一类液晶显示器对动、静态影像的显示表现都不好。而且可视角度小,拖影现象十分明显,因此仅被应用于计算机面板、电子表及电器零件显示器,及早期的低价位笔记本电脑等对图像显示质量要求不高的设备上。
在其后的10年间,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的十分缓慢,当1985年东芝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时,液晶显示器立即与笔记本电脑融为一体,频繁地“抛头露面”。但那时的液晶显示器色彩单一,亮度很低,用户所能看到是没有色度的黑白显示屏。
一年后,(STN)液晶显示器出现了,STN是“Super Twisted Nematic”的缩写,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Super Twisted Nematic”是“Twisted Nematic”的改进增强型。STN的出现首次让LCD出现了色彩,STN主要应用于一些显示屏尺寸较大要求不高的产品中。
1989年,在东芝公司的努力下,第一台彩色的DSTN显示器正式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这次革新让笔记本电脑用户所面对的黑白世界瞬间进入了真正的彩色世界。DSTN是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双重扫描被动式”,我们也把DSTN俗称“伪彩”。尽管实现了彩色输出,DSTN显示器依然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忍受的局限性,由于视角狭小、图像品质较差、分辨率和彩色深度低等缺点,DSTN显示只能提供EGA(640×350)分辨率,显示出16种色彩。
1994年,东芝公司又推出了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TFT液晶显示屏,并且迅速登上时代的舞台,成为当今IT业界的主流选择。TFT(Thin Film Transistor)液晶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其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丰富的色彩和更新频率更快等特性,俗称“真彩”。相对于DSTN而言,TFT液晶的主要特点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确,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近两年来,随着TFT制造技术的逐渐完善,产品成品率的提高,TFT的价格下降了许多,加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TFT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拉近了与传统CRT显示器的差距。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都在50ms以下,亮度在200cd/m2左右,可视度达到120°以上。
液晶显示技术最早于1968年问世,不过真正运用在产品上还是在1973年。SHARP公司在其生产的小型计算器上首次采用了LCD,它所采用的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显示技术,画面反应时间较慢,且输出的光线亮度不高,所以称为“被动式”。这一类液晶显示器对动、静态影像的显示表现都不好。而且可视角度小,拖影现象十分明显,因此仅被应用于计算机面板、电子表及电器零件显示器,及早期的低价位笔记本电脑等对图像显示质量要求不高的设备上。
在其后的10年间,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的十分缓慢,当1985年东芝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时,液晶显示器立即与笔记本电脑融为一体,频繁地“抛头露面”。但那时的液晶显示器色彩单一,亮度很低,用户所能看到是没有色度的黑白显示屏。
一年后,(STN)液晶显示器出现了,STN是“Super Twisted Nematic”的缩写,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Super Twisted Nematic”是“Twisted Nematic”的改进增强型。STN的出现首次让LCD出现了色彩,STN主要应用于一些显示屏尺寸较大要求不高的产品中。
1989年,在东芝公司的努力下,第一台彩色的DSTN显示器正式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这次革新让笔记本电脑用户所面对的黑白世界瞬间进入了真正的彩色世界。DSTN是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双重扫描被动式”,我们也把DSTN俗称“伪彩”。尽管实现了彩色输出,DSTN显示器依然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忍受的局限性,由于视角狭小、图像品质较差、分辨率和彩色深度低等缺点,DSTN显示只能提供EGA(640×350)分辨率,显示出16种色彩。
1994年,东芝公司又推出了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TFT液晶显示屏,并且迅速登上时代的舞台,成为当今IT业界的主流选择。TFT(Thin Film Transistor)液晶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其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丰富的色彩和更新频率更快等特性,俗称“真彩”。相对于DSTN而言,TFT液晶的主要特点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确,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近两年来,随着TFT制造技术的逐渐完善,产品成品率的提高,TFT的价格下降了许多,加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TFT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拉近了与传统CRT显示器的差距。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都在50ms以下,亮度在200cd/m2左右,可视度达到120°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上广电濒破产,中国面板梦受挫
---20090401工商时报
中国三大面板厂之一的上广电集团,因债台高筑已濒临破产危机,上海市政府更已成立托管小组,负责处理上广电后续的债务处问题。此举凸显出在严峻的经济不景气下,中国即将出现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面板厂,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扶植面板产业的企图受挫。
中国电子产业振兴方案明定扶植面板产业,并支持企业设立六代以上产线,计
画扶植的企业为上广电、京东方与昆山龙腾光电,但这些面板厂长期以来营运
状况不佳,也无力继续投资,因此电子产业振兴方案的通过被视为中国发展面
板产业的及时雨。
但上广电正值生死存亡关键,上海市府不但没有继续提供资金,反成立托管小
组,颇有设立停损点的味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昨(31)日指出,国资企业的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
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为此,上海市政府在日前紧急成立上广电托管小组,
负责后续的债务处置与资产重组等事宜,托管小组的成员则由上海仪电控股集
团(上海仪电)和上广电的管理层组成,而负责人是上海仪电董事长蒋耀,上
海政府更提拨10亿人民币的资产给托管小组。
去年下半年起,上广电负债累累的消息就在市场上传开,托管小组更透露,上
广电2008年亏损金额达18亿人民币,近来大部分银行也都不愿意再提供资金或
是贷款给上广电,导致上广电陷入无力发放员工薪资的困境中。至于
上广电之所以遭遇现今的窘境,产官学界与托管小组普遍归咎于对面板产业的
投资失误,与面板景气不如预期。
---20090401工商时报
中国三大面板厂之一的上广电集团,因债台高筑已濒临破产危机,上海市政府更已成立托管小组,负责处理上广电后续的债务处问题。此举凸显出在严峻的经济不景气下,中国即将出现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面板厂,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扶植面板产业的企图受挫。
中国电子产业振兴方案明定扶植面板产业,并支持企业设立六代以上产线,计
画扶植的企业为上广电、京东方与昆山龙腾光电,但这些面板厂长期以来营运
状况不佳,也无力继续投资,因此电子产业振兴方案的通过被视为中国发展面
板产业的及时雨。
但上广电正值生死存亡关键,上海市府不但没有继续提供资金,反成立托管小
组,颇有设立停损点的味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昨(31)日指出,国资企业的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
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为此,上海市政府在日前紧急成立上广电托管小组,
负责后续的债务处置与资产重组等事宜,托管小组的成员则由上海仪电控股集
团(上海仪电)和上广电的管理层组成,而负责人是上海仪电董事长蒋耀,上
海政府更提拨10亿人民币的资产给托管小组。
去年下半年起,上广电负债累累的消息就在市场上传开,托管小组更透露,上
广电2008年亏损金额达18亿人民币,近来大部分银行也都不愿意再提供资金或
是贷款给上广电,导致上广电陷入无力发放员工薪资的困境中。至于
上广电之所以遭遇现今的窘境,产官学界与托管小组普遍归咎于对面板产业的
投资失误,与面板景气不如预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