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说清明节前先说说上已节和寒食节。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展开全部
扫墓祭祖是我们常见的清明节习俗活动,清明的节日习俗有很多,不限于这两种,只是我们司空见惯了这些习俗,所以最先想到和记得的也是这些。那么,清明节还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荡秋千 蹴鞠 踏青 植树 放风筝 扫墓 插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主要是踏青和上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