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中的年龄怎么表达
展开全部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展开全部
你的年龄
用古汉语该怎么说,知道吗?
艾是多大?耆是多大?
活到100岁又该怎么说?
一起来涨姿势吧!
0-3岁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10岁
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龆龀(tiao chen)
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一二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可泛称为“黄口”。
幼学
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15岁
金钗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本指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孩13-15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
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5-20岁
舞象之年
用古汉语该怎么说,知道吗?
艾是多大?耆是多大?
活到100岁又该怎么说?
一起来涨姿势吧!
0-3岁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10岁
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龆龀(tiao chen)
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一二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可泛称为“黄口”。
幼学
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15岁
金钗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本指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孩13-15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
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5-20岁
舞象之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比如豆蔻年华指十二三岁女孩;花甲指六十男子.......越多越好 最好把男的和女的分开讲,年龄从小到大讲 谢谢啦
展开
最佳答案
<1 襁褓
2~3 孩提
女7 髫年
男8 龆年
幼年泛称 总角
10岁以下 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 舞勺之年
15~20 舞象之年
12女 金钗之年
13女 豆蔻年华
15女 及笄之年
15男 志学之年
16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女 桃李年华
24女 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女 半老徐娘
20男 弱冠
30男 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 春秋鼎盛;
40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 耄耋之年;
90 鲐背之年;
100 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查看全文
展开
最佳答案
<1 襁褓
2~3 孩提
女7 髫年
男8 龆年
幼年泛称 总角
10岁以下 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 舞勺之年
15~20 舞象之年
12女 金钗之年
13女 豆蔻年华
15女 及笄之年
15男 志学之年
16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女 桃李年华
24女 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女 半老徐娘
20男 弱冠
30男 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 春秋鼎盛;
40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 耄耋之年;
90 鲐背之年;
100 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查看全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