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全部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有力的支撑作用。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其稳固性越强,影响愈是久远。因此,对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注重效率问题,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从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有效提问、课后及时反思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一定效果。
一、课前,教学准备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备无患”,可见,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学会“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透彻了解教材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等。比如:学习写景的文章,就应让学生了解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景物特点的,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学习写人的文章,应让学生弄清楚作者如何以事写人,或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歌颂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什么,怎样做,怎么学等。此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教材更接近学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特点。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应充分关注所教学生,注重了解研究学生的特点。不仅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因为,不同地域的学生的见识、认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少年闰土》中提到的趣事,农村的学生肯定比城里的孩子有更多的体验,而学习《北京欢迎你》时,由于城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因而对奥运会相关知识的理解较农村孩子更深刻。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良好氛围。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教学方案要精心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备问,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要少而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要求作业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备“三语”,即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课后的总结语,都要精心推敲,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为引导学生的思考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教师有了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发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课上,教师提问要有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生动、形象,但要想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检测学习活动的效果,则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问题的设计不可“离题”太远,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如,《爷爷的芦笛》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关键语句体会文中感情。因此,学生在充分感受强强在爷爷的笛声变得勇敢起来的前提下,理解课文结尾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时,教师提问:这句话仅仅是对“海边的孩子”而言吗?“海水”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当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明白,爷爷希望强强能在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健康成长,从而体会到爷爷对强强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2、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不可过浅,又不可过难。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太浅显,过于琐碎,会造成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的局面,如: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语文《松坊溪的冬天》“飞雪”一部分,这样提问:这段话写了什么景物?(生:飞雪)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写?(生:比喻)作者把雪比作什么?(生: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是白的)还有呢?(生:都很轻、很柔)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生:写出了雪的特点)松坊溪的雪有什么特点?(生:白、轻、柔)这样,教师就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必定养成不愿思考、懒惰的坏习惯。如果这样问:“这段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是用怎样的写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就增加了问题的容量,能促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多角度、多人次去解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难、容量过大,又会让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山茶花》第三自然段后,提问:文中有哪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太难了,结果学生面面相觑,不管老师如何启发都回答不上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对于过大过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降低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问答式提问——“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在学习《松坊溪的冬天》“溪石”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并懂得了作者如何把被白雪覆盖的溪石写具体、写生动的,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启发学生非说不可的问题: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不好?为什么?学生一听后便会将老师改动的句子与课文的原文对照,研究书上那样写的好处,最后通过交流讨论,一致得出结论:书上原文写得好,不仅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溪石外形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溪石写活了,赋予它们生命了,让人感觉到这些已经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了。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更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开拓、进取、探索等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如在教学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批评楚人舍本求末,喧宾夺主,你对他装饰盒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经这一问,学生有了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说,楚国商人制作精致的盒子装珍珠卖也不算错,这样才与珍珠的价值相匹配,试想,如果我们送礼物给别人,配上精美的包装,会提高礼物的档次。有的说,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做宣传别人也不会知道,精致的盒子就相当于为珍贵的珍珠做了广告,下次一定会卖出好价钱的。还有的说,既然是商人,只要能赚钱,卖什么都无所谓,既然别人喜欢盒子,以后就多做类似的盒子卖,不也是生财之道吗?总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提问的形式要新颖。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曾这样提问: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不错,现在,你们摇身一变,由小老师变成了大诗人李白了,我想对李白说:大诗人呀,词语的意思我都懂了,可整首诗的意思我还不太清楚,你能给我讲讲吗?我还这样提问: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1244年前的那一天吧!现在,你登上了李白的小木船,和他一起离开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去(出示小男孩图片,贴在挂图的小船上),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独特,语言精妙,时常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因而使师生对话“活”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6、提问要有延展性。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情感、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教学《迟到》到最后时,可以这样问学生:你的父母对你是慈祥的还是严厉的呢?你体会到他们对你的爱吗?你是怎样对待这种爱的?同学们,爱的形式不同,但能否正确对待,关键还在自己。这样的结语,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切身体验父母对自己独特的爱,正确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常怀感激之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课后,教学反思要及时。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失,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所得,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如:在《美丽的晋祠》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先让学生自由欣赏晋祠山和树的图片,并配上钢琴曲,结果花了两分多钟时间,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课后反思,认为这一环节随意性太大,教师没有适当引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因此,对导入稍作调整,将图片精简一半,突出了重点,另外,随着一张张图片跃入眼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逐一介绍,“……这些树,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它们,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正所谓,‘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美丽的晋祠又怎能缺乏水的滋润呢……”这样,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既对上节课所学的写山、写树的内容做了简单的复习、回顾,又为本节课写水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创设了情境,作了铺垫,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很好办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成就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绝非一日之功。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探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尽早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教学准备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备无患”,可见,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学会“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透彻了解教材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等。比如:学习写景的文章,就应让学生了解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景物特点的,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学习写人的文章,应让学生弄清楚作者如何以事写人,或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歌颂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什么,怎样做,怎么学等。此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教材更接近学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特点。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应充分关注所教学生,注重了解研究学生的特点。不仅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因为,不同地域的学生的见识、认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少年闰土》中提到的趣事,农村的学生肯定比城里的孩子有更多的体验,而学习《北京欢迎你》时,由于城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因而对奥运会相关知识的理解较农村孩子更深刻。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良好氛围。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教学方案要精心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备问,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要少而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要求作业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备“三语”,即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课后的总结语,都要精心推敲,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为引导学生的思考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教师有了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发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课上,教师提问要有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生动、形象,但要想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检测学习活动的效果,则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问题的设计不可“离题”太远,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如,《爷爷的芦笛》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关键语句体会文中感情。因此,学生在充分感受强强在爷爷的笛声变得勇敢起来的前提下,理解课文结尾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时,教师提问:这句话仅仅是对“海边的孩子”而言吗?“海水”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当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明白,爷爷希望强强能在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健康成长,从而体会到爷爷对强强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2、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不可过浅,又不可过难。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太浅显,过于琐碎,会造成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的局面,如: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语文《松坊溪的冬天》“飞雪”一部分,这样提问:这段话写了什么景物?(生:飞雪)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写?(生:比喻)作者把雪比作什么?(生: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是白的)还有呢?(生:都很轻、很柔)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生:写出了雪的特点)松坊溪的雪有什么特点?(生:白、轻、柔)这样,教师就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必定养成不愿思考、懒惰的坏习惯。如果这样问:“这段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是用怎样的写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就增加了问题的容量,能促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多角度、多人次去解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难、容量过大,又会让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山茶花》第三自然段后,提问:文中有哪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太难了,结果学生面面相觑,不管老师如何启发都回答不上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对于过大过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降低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问答式提问——“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在学习《松坊溪的冬天》“溪石”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并懂得了作者如何把被白雪覆盖的溪石写具体、写生动的,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启发学生非说不可的问题: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不好?为什么?学生一听后便会将老师改动的句子与课文的原文对照,研究书上那样写的好处,最后通过交流讨论,一致得出结论:书上原文写得好,不仅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溪石外形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溪石写活了,赋予它们生命了,让人感觉到这些已经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了。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更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开拓、进取、探索等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如在教学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批评楚人舍本求末,喧宾夺主,你对他装饰盒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经这一问,学生有了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说,楚国商人制作精致的盒子装珍珠卖也不算错,这样才与珍珠的价值相匹配,试想,如果我们送礼物给别人,配上精美的包装,会提高礼物的档次。有的说,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做宣传别人也不会知道,精致的盒子就相当于为珍贵的珍珠做了广告,下次一定会卖出好价钱的。还有的说,既然是商人,只要能赚钱,卖什么都无所谓,既然别人喜欢盒子,以后就多做类似的盒子卖,不也是生财之道吗?总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提问的形式要新颖。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曾这样提问: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不错,现在,你们摇身一变,由小老师变成了大诗人李白了,我想对李白说:大诗人呀,词语的意思我都懂了,可整首诗的意思我还不太清楚,你能给我讲讲吗?我还这样提问: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1244年前的那一天吧!现在,你登上了李白的小木船,和他一起离开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去(出示小男孩图片,贴在挂图的小船上),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独特,语言精妙,时常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因而使师生对话“活”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6、提问要有延展性。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情感、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教学《迟到》到最后时,可以这样问学生:你的父母对你是慈祥的还是严厉的呢?你体会到他们对你的爱吗?你是怎样对待这种爱的?同学们,爱的形式不同,但能否正确对待,关键还在自己。这样的结语,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切身体验父母对自己独特的爱,正确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常怀感激之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课后,教学反思要及时。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失,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所得,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如:在《美丽的晋祠》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先让学生自由欣赏晋祠山和树的图片,并配上钢琴曲,结果花了两分多钟时间,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课后反思,认为这一环节随意性太大,教师没有适当引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因此,对导入稍作调整,将图片精简一半,突出了重点,另外,随着一张张图片跃入眼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逐一介绍,“……这些树,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它们,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正所谓,‘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美丽的晋祠又怎能缺乏水的滋润呢……”这样,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既对上节课所学的写山、写树的内容做了简单的复习、回顾,又为本节课写水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创设了情境,作了铺垫,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很好办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成就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绝非一日之功。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探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尽早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早在几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于是,精心的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基石。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我们只有在备课的时候认真对待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备课文。教师备课文的时候,应该使关注点集中于整篇文章文意的疏通,要对全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能大致掌握。
3.备整册教材。从整册教材或者整单元着手,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特别清晰,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来备课。 4.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时间要用在重难点上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学生学知识的多少。
2.有效的提问。提问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觉悟,
是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篇等知识。 4.课堂检测不可少。
三、教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 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知道重点难点。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
2.教授学生听课的方法。上课关键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让学生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动脑思考,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最后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教授学生复习的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的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教授学生及时复习,过一段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
总结。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办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蒸蒸日上。但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教师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才能实现它。
早在几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于是,精心的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基石。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我们只有在备课的时候认真对待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备课文。教师备课文的时候,应该使关注点集中于整篇文章文意的疏通,要对全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能大致掌握。
3.备整册教材。从整册教材或者整单元着手,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特别清晰,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来备课。 4.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时间要用在重难点上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学生学知识的多少。
2.有效的提问。提问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觉悟,
是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篇等知识。 4.课堂检测不可少。
三、教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 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知道重点难点。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
2.教授学生听课的方法。上课关键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让学生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动脑思考,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最后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教授学生复习的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的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教授学生及时复习,过一段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
总结。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办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蒸蒸日上。但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教师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才能实现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