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的士行业前景如何
未来的士行业会和网约车融合,前景是很好的。
出租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出租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约为3%,但是各地出租车数量基本都受地方政府数量的管制,数量变化不大。出租车行业分析指出,以出租车每人次运行路程为10公里来计算,全国出租车的每人次单价在19-30元之间。
而据我国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租车的客运量达到377.35亿人次。据此测算,2016年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在7170-11321亿元之间。
出租车行业所呈现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正是其目前发展的真实写照。一方面,车辆供给端不充分不平衡,打车难、打车贵、服务水平差的问题长期存在;另外一方面,司机难题一直难以改善,包括收入下降,福利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等。
因此,国内一些城市的出租车的停运事件时有发生,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现从三大发展对策来分析出租车行业发展前景。
未来的士行业会和网约车融合,前景是很好的。
因为“专车”的出现,等于向市场投放大量运营车辆,乘客打车虽然需要多支付些许费用,却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享受到高价带来的优质服务、满足出行特别需求。
对“专车”司机来说,除了给公司20%左右的分成外,剩下都是自己的,故而出车积极性大增。正因如此,司机、消费者和连接二者的软件平台,可谓“多赢”。
专家预言这将是一次推动业态革新的整体革命,还在于大量“专车”通过叫车软件与乘客需求实时对接,将大大提高车辆的集约化使用程度,减少城市中心区居民对于私家车的需求,从长远来讲,有利于减轻交通拥堵压力,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从出租车行业管理来看,当前的行业垄断模式已经久受诟病。一旦“专车”运营模式得到普及和推广,势必对目前的出租车公司形成竞争压力,高额“份儿钱”一定会逐步降低。
事实上,针对“份子钱”顽疾,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动刀”。武汉拟实行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1.5万台出租车每年“份子钱”有望减负1亿元。
广州试点推行“的哥聘任制”,每月实际上交费用可比承包制少300元到400元。这些改革有利于促进利益在出租车司机和市场间重新分配,激发司机的积极性和规范意识,减少拒载和高峰停运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光明日报:出租车接入网约车平台顺应融合发展
结合出租车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的布局,出租车行业出租车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于出租车互联网化和智能化以及新能源出租车。因出租车行业受政府管制特点明显,每个地区实行的政策未必相同,因此从投资区域来看,出租车行业不具有跨区域经营的优势。
此外,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而出租车智能交通系统作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国家将会增加对出租车行业智能系统的投入。与此同时,智能交通的配套设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时期。并且,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指出网约车作为出租车行业的一部分,鼓励出租车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未来网约车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超过20个城市发布了新能源出租车发展规划
响应我国政策的号召,当前已有超过20城市陆续发布了新能源出租车的发展规划。例如,广州于2017年5月27日发布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在工作方案中对广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2018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其中,到2018年,在公共服务领域(含公交、出租、环卫等)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万辆;到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含公交、出租、环卫等)推广新能源汽车约3万辆,届时广州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累计达到20万辆。
新能源出租车营运补贴政策即将出台
据了解,除了已经出台的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实行运营补贴之外,新能源出租车的营运补贴政策即将出台。补贴政策将结合新能源出租车辆的基础信息和运营里程给予清洁能源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相应的运营补贴。
此外,新能源出租车的燃油补助政策将有较大的改动,在油补资金的分配上,各省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而燃油补贴资金将逐渐退坡。
整体来看,政策的逐步完善将给新能源出租车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存量出租车电动化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我国城市存量出租车电动化推进路径主要通过三方面实现,即纯电动技术、城市级公共充电基础网络和电动出租车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当前纯电动技术研发仍在不断升级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及质量均得到不断发展。而2016年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各地逐渐将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也被逐步纳入到发展规划中。
一系列规划的发布,彰显了我国存量出租车电动化发展的无限活力。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深入推广,我国迎来存量出租车电动化爆发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国家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出租车运营利润等制约,出租车供给却并未大幅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投资发展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6年,全国城市出租车辆规模保持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35%。2016年末,全国拥有出租车辆规模140.40万辆,同比仅增长0.8%。
总的来说,在新政落地后,网约车优势越来越小,并重新回到应有地位,而经过改革的出租车行业有望重焕新机,前景依旧值得期待。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将再次向出租车倾斜,为出租车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不过,虽然出租车行业此次受益于政策影响,但难保以后不会再次受到冲击。因此,政府不应过多插手乃至包办,逐步放开总量控制、车型管制、价格指导等,转由市场进行自主调节,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