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兔车在月球表面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文章转载
为了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和地下结构,玉兔号携带了3样科学设备,分别是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可视-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探月雷达。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搭载在月球车玉兔的机械臂上,用于探测月壤和月岩的化学成分分析。它利用自身携带的放射源产生α粒子和X射线,轰击样品表面以产生X射线荧光。根据X射线荧光的能量和强度,可以计算样品表面的化学成分。可视-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则安装在玉兔号的前端,能够获取样品表面的可视-近红外光谱,从而计算其主要矿物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探月雷达,这是人类探月以来首次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雷达探测任务。探月雷达在月球表面激发电磁脉冲,这些电磁波传入月表以下,遇到电磁属性不同的地层,便会在界面上反射。利用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便能够反推月壤和浅表月岩的分层结构。月球车玉兔上的探月雷达,低频通道的探测深度可达400米,而且由于直接在月球表面上探测,它的分辨率要比其他方法更高。
玉兔号有什么新发现?
玉兔号在两个月昼内对月壤进行了2次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分析,4次可视-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分析,还利用雷达探测了一条近百米长的剖面。
图中,黑色线条显示了月球车玉兔的行驶轨迹,红色五角星是嫦娥三号的着陆位置。A和B是着陆区两个较大的撞击坑,LS1和LS2是2次粒子激发X射线谱分析的位置,CD5-CD8是4次可视-近红外成像光谱分析的位置。
通过月球车玉兔的实地探测结果,在月球的火山活动历史和月壤的厚度两个方面,我们都得到了新的认识2。
首先,玉兔号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玄武岩,并且这一玄武岩单元规模巨大。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获得了月壤12种元素的准确含量。与阿波罗月海盆地的月壤相比,我们发现嫦娥三号着陆处的月壤铁和钛含量较高,而铝含量较低,在成分上表现出了截然不同之处,说明其下的玄武岩是一种新的类型。此外,这里的月壤中富含钾、锆、钇、铌,表明这种玄武岩混入了10-20%的克里普组分。根据玉兔号的探测结果,该玄武岩可能由富含铁和钛的月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然后在上侵过程中受到月壳底部的克里普岩层混杂,最后溢出月表,充填到了雨海盆地。重要的是,雷达探测到这一年轻的玄武岩层的厚度达到195米,这说明直至距今25亿年前,雨海盆地仍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其次,玉兔号首次利用雷达在月表实测了月壤厚度。借用地震勘探领域的瞬时频谱分析和偏移成像等信号处理技术,我们获得了着陆区的月壤结构和厚度。探月雷达剖面显示,月壤具有分层结构,其顶部分层厚约0.7米,质地均匀,几乎不含石块,而底界有一定的起伏,平均厚度约5米。由于月壤是小行星撞击月表岩石形成,地质年龄越大,月壤厚度也越大。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年龄明显小于其他月海区域,但实测的月壤厚度明显大于其他间接方法估算的2-4米,说明整个月球的月壤厚度都可能被低估了。由于氦3和氢等重要资源主要赋存于月壤,这一发现将对这些重要资源储量的估算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玉兔号还在月面对原始产状的月壤就位展开了化学组成和光谱分析,其结果可以作为月球轨道遥感探测数据的校正标准值,提高全月球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解译精度。轨道遥感能够探测全月球的化学组成分布,但是精度和准确度都较差;而就位测量精度和准确度较高,却仅能探测某个特定地点。在没有就位测量数据的时候,科学家要想评估轨道遥感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那是相当困难的。而玉兔号返回的就位探测数据,相当于为轨道测量数据提供了一个可以对比的标准,因为这个地点同时拥有了就位探测数据和轨道探测数据。通过与就位探测数据进行比对,科学家就可以对轨道探测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修正,从而提高精确度和准确度。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玉兔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虽然,月球车玉兔最终没能穿越两类玄武岩的交界线,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无论在工程技术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它对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工程上,它是零的突破。而在科学上,它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