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与储层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沉积作用除在宏观上因控制砂体的类型、形态、厚度、规模及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砂体的平面和纵向展布与层间、层内的非均质性外,还在微观上因其决定着岩石碎屑颗粒大小、填隙物的多少、岩石结构(分选性、磨圆度、接触方式)等特征,而控制了岩石原始孔、渗性的好坏,因此沉积作用对储层起到先天性的控制作用。

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非常显著,除了前述沉积对储层岩石分布的控制作用外(见图4-6,4-7),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等特征也有重要的影响。

1.不同沉积微相砂岩储集性和孔隙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从表6-11和图6-9中可以看出,区内延长组三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孔隙度为2.5%~16.5%,平均 10.85%,大于 12%的样品数达 45%,12%~9%的样品数达25%;渗透率为(0.01~6.5)×10-3μm2 ,平均0.613×10-3μm2 ,大于1×10-3μm2 的样品数占19%,(1~0.2)×10-3μm2 的样品数占47%;压汞曲线为平台状-斜坡状,表明其孔喉分选性较好。

表6-11 富县地区延长组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统计表

河口砂坝微相砂体孔隙度为1.7%~17.1%,平均9.84%,大于12%的样品数达27%,12%~9%的样品数达34%;渗透率为(0.009~3.7)×10-3μm2,平均0.347×10-3μm2,大于1×10-3μm2的样品数占4%,(1~0.2)×10-3μm2的样品数达56%;压汞曲线为斜坡状,偶见平台状,表明其孔喉分选性相对较差。

远砂坝砂体孔隙度为3.3%~16.3%,平均10.85%,大于12%的样品数达42%,12%~9%的样品数达35%;渗透率为(0.01~1.66)×10-3μm2,平均0.263×10-3μm2,大于1×10-3μm2的样品数仅2%,(1~0.2)×10-3μm2的样品数占47%;压汞曲线为斜坡状,偶见平台状,表明其孔喉分选性相对较差。

分流间湾微相砂体孔隙度为 1.8%~13.5%,平均 7.92%,大于 12%的样品数仅10%,12%~9%的样品数达34%;渗透率为(0.01~3.9)×10-3μm2,平均0.252×10-3μm2 ,大于1×10-3μm2 的样品数占6%,(1~0.2)×10-3μm2 的样品数占33%;其孔隙结构最差。

图6-9 延长组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频率

2.不同粒度的砂岩物性和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别

砂岩粒度大小与物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表6-12,图 6-10),孔隙度、渗透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细砂岩孔隙度、渗透率明显好于粉砂岩(图6-11),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储层粒度相对较粗,孔渗性相对较好,而长8油层组储层粒度相对较细,孔渗性相对较差。

3.不同沉积微相带砂岩压实、胶结作用强度不同而具有不同储集性

不同沉积微相带砂岩因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差异,早期的薄膜状绿泥石和晚期的大量方解石胶结物主要出现在渗透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部分河口砂坝砂体中,而粘土胶结物则主要出现在能量低、粒度较细、杂基含量较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部、远砂坝、分流间湾等微相中,因此不同微相带砂岩发生的压实、胶结作用强度不同,导致不同微相带岩石的孔隙和物性受其破坏的程度不等。

表6-12 细砂岩、粉砂岩物性分析统计表

图6-10 延长组储集砂岩粒度参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

图6-11 延长组不同粒度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频率

可见,岩石的物性、孔隙结构甚至胶结作用强度都与沉积微相、岩石粒度及其成分成熟度等有着明显关系。区内延长组粉砂岩—细砂岩储层粒度总体较细(粒径主区间为0.15 mm~0.25 mm),塑性碎屑长石等含量丰富,决定了其原始孔渗性整体较差。三角洲前缘(平原)水下(上)分流河道微相砂体较粗,物性和孔隙结构最好,孔喉分选性较好;次之为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砂岩;而分流间湾微相砂体物性及孔隙结构最差,原因在于分流间湾微相砂岩较细、杂基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导致后期成岩过程中储层严重致密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