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等到乾隆一死就赐死和珅,难道不怕和珅多年以来背后培养的势力吗?
嘉庆的做法不但不会造成自己地位的影响,还能够给自己获得名誉、金钱等的多丰收。
古代帝王的地位
在封建王朝以来,中国很少出现已经登基的皇帝被废的现象,这是和这个国家中央集权的高不高,皇帝手段的好不好造成的。皇帝的选择是先皇的选择,是各位大臣的选择,如果在嘉庆登基后,和珅还想联合众人开始废帝的行动,和珅是做不到的,因为这样的行为等于是直接否定了乾隆当时的意图,否定了各位大臣的意图,这是一种得罪人、并招骂名的事,虽然和珅是以贪官闻名与天下,但是在古代并不是一件什么耸人听闻的事。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和珅也做不了这样的事,虽然他在乾隆朝红极一时,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那也是因为乾隆帝的喜欢,正所谓“母凭子贵”,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要知道乾隆帝在最初用和珅的时候,不过是一种弄权的行为,为的就是有一个人可以替自己出面去敛财、去整、杀和自己意见相违背的人。因为皇帝作为统治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他不能明显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自己也不能因为大臣和自己意见的不同,而迁怒杀了他,所以这样的事情只能另寻他人去办,只能有一个狗腿子出面去做,而和珅无外乎就是一个最好的狗腿子。
和珅的权力来自与那里?
和珅的权力来自于乾隆,来自于皇家。在乾隆时期,清朝的中央集权是高度的,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大臣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除了自己有才外,还需要皇帝去赏识、去待见。和珅不仅受到了乾隆的赏识,还收到了乾隆的待见,一举成为了全朝中的“栋梁”,而他成为栋梁的机会是乾隆给他的,所以乾隆的去世,也就相当于和珅政治命运和权力的终结。这就好比明朝的司礼监大太监,以及最高的首辅,他们之所以拥有极大的权力,这是因为和皇帝亲近的时间较长,和皇帝谈心的时间较多,这也就代表了他们最接近皇上,最接近权力,要知道离权力中枢最近,也就等于离权力最近。这才使得和珅能够在那个时候拥有极大的权力,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仰仗了乾隆皇帝。
乾隆和嘉庆的计谋
乾隆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和嘉庆没有进行商量,而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是一种默契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便是“杀死和珅” ,因为嘉庆除掉了和珅等于是一石四鸟。
和珅虽然是乾隆皇帝最为宠幸的大臣,但终究是臣,是外人,他杀也好、宠也好,都不会有太多的顾及,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嘉靖皇帝和严嵩之间的感情。再加上当时的清朝,对于官员和下属的称呼都以奴才进行,所以这类奴才的死活,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事。
第一是泄了自己的私愤。当年和珅对于嘉庆的登基有阻挠的行为,嘉庆一直记在心中,所以在此时对和珅进行处罚起到了泄私愤的作用。
第二是收缴了和珅的财产。和珅在位多年,所积累的财产是众多的,在这个时候进行搜刮是一种很好的借口,也是瞬间充实国库的行为。
第三是收买人心。和珅的骂名是人人喊打,人人厌恶,而嘉庆皇帝在一登基后就进行清算,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并且收买了人心。
第四是起到了对群臣的威慑作用。嘉庆皇帝的继位是不易的,为了自己拥有权威,并被众人所服,他便进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整顿,要知道他的这三把火一烧,威严和权力就自然而然就有了。
清朝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体制和天下。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地位。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则决定了清朝时期皇帝和朝中重臣之间的关系。
和珅的权力包括和珅背后的势力的权力都来自于帝王,来自于皇家。在乾隆时期,清朝的中央集权是高度的,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大臣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除了自己有才外,还需要皇帝去赏识、去待见。
所以无论如何,和珅是动不了嘉庆的帝位,因而嘉庆也无需担心和珅背后的势力。反而,杀了和珅却有不少好处。
泄私愤。和珅对于嘉庆的登基有阻挠的行为,嘉庆一直记在心中,所以在此时对和珅进行处罚起到了泄私愤的作用。嘉庆元年,乾隆实行禅让,将皇位交于嘉庆,自己退居幕后为太上皇。表面上皇位是嘉庆的,但嘉庆却没有多大的权力,凡是军机要事都是由和珅等人裁定,因而嘉庆对和珅的权力有所忌惮。
收缴了和珅的财产,充实国库。和珅在位多年,经贪污而积累的财产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个时候进行搜刮是一种很好的借口,也是可以很快充实国库的方法。
收买人心。和珅的骂名是人人喊打,人人厌恶,而嘉庆皇帝在一登基后就进行清算,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并且收买了人心。
震慑群臣。嘉庆皇帝的继位是不易的,为了自己拥有权威,并被众人所服,他便进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整顿,要知道他的这三把火一烧,威严和权力就自然而然就有了。
在乾隆死后,嘉庆立马赐死了和珅。和珅手握大权这么多年,他的势力肯定是非常庞大的。但有趣的是,他的死却没有溅起波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和珅的势力非常的庞大,但是其中掺杂的水分比较多。
很多支持和珅的人,是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他们并不是真的支持和珅,只是看和珅势力比较大,想要依附他罢了,对他并不忠诚。而且群臣支持和珅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和珅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在乾隆去世,嘉庆上位的这个当口,已经有部分人逐渐与和珅疏远。
当然,除了那些墙头草之外,在朝中也有几个重臣与和珅的关系非常密切。面对这种情况,嘉庆的选择是让和珅总理丧事。这看似是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但实际上为了让他和外面的党羽断绝联系。之后嘉庆又以和珅处理丧事事务繁忙,将他的职位尽皆撤销。因为那些权臣没有办法与和珅取得联系,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嘉庆削弱和珅。
说完了那些牵头草和重臣,咱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对付剩下那些官员的。中间这个区间的人数是最多的。嘉庆对与和珅关系一般的党羽采取的方法是警告。至于那些公开表示支持和珅的人,嘉庆逐渐将其撤换成自己的人。因为这件事进行得非常隐秘,所以和珅并没有察觉到。
和珅死后,那些大臣没有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和嘉庆势不两立。和珅在的时候他们还是有利可图的,和珅死了之后这些大臣没有必要和嘉庆对峙。哪怕他们赢了,也什么都得不到。而且在和珅死后,他们没有了首领,队伍非常的涣散,没有人能站出来统领全局。毕竟这会谁要是站出来主持大局,就相当于是和嘉庆叫板,和珅的昨天就是他的明天。
当然,嘉庆的态度也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嘉庆在和珅倒台之后,开始清算和珅的党羽的话,那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负隅顽抗的。嘉庆非常了解人们的心理,所以他采取的是宽大处理的政策。那些和珅党羽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干过太多坏事的,嘉庆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和珅的势力在他死后直接瓦解了。
为了对付和珅,嘉庆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不只是用上述这些方法干掉和珅,还赢得了舆论方面的支持。在乾隆当政的时候,嘉庆对和珅是非常偏爱的。无论是谁举报,他都会痛骂那个人。这当然是做给和珅看的。一方面是为了放松他的警惕,另外一方面是希望他变得更加疯狂。和珅误会了嘉庆的态度,觉得自己未来是光明的,所以他变得越来越猖獗。他的态度引起了民众和身边之人的反感,所以在和珅倒台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拍手叫好,称颂嘉庆皇帝。 嘉庆就是这样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最终才彻底拔除了和珅及其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