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怎么有效管理西域的?

 我来答
鉴往知来册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从汉代司马迁的书中开始,对新疆地区有了清楚的记录。天山南北广阔地区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实图景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西域社会状况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晰了起来。西汉时期,将今天阳关、嘉峪关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域地区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为“行国”,主要是塞人、月氏人、车师人、乌孙人和匈奴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聚居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主要是塞、吐火罗和羌人等。秦汉时期,在西域地区,甚至远至中亚各地都出现汉人活动的踪迹,汉人当时被称为“秦人”,全因他们是当时控制西北地区的秦国的子民。西域的自然和区域特点还使该地社会处在互不相属的割据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公元前177—前176年,匈奴南下击败月氏人,控制了西域。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管理该地事务,利用西域为基地经常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匈奴进入西域及其统治不只改变了原来该地割据松散的政局,还直接促成了后来西汉王朝统一西域的进程。

汉朝统一西域过程汉朝关注西域,并且最后在政治上统一天山南北各地,与当时的匈奴人在西域的活动有关。公元前138年,为了消除匈奴人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威胁,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力图联络当时活动在今中亚地区的一个名叫大月氏的部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的西使历尽艰辛,功绩卓著,客观上加深了两地彼此间政治、经济的了解和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不久,亦即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受命率军西征,打败了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政府随即在此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朝这一军事行动切断了匈奴同西北各氐、羌诸部之间的联系,扩大了汉朝与西域各族间的往来。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大将赵破奴等率军穿越阳关、玉门关西进,攻占楼兰、姑师。公元前102年,汉军西行,又攻克时常与汉朝作对的位居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显示了汉朝国力的强盛,将汉朝的政治影响向西延伸到中亚广大地区。这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族中的威望。公元前101年,为解决驻扎西域的汉军和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汉朝开始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设“使者校尉”统领之,“屯垦戍边”由此成为历代中央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地区最早的地方官员。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漠北草原的匈奴政权发生内讧,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恐遭不幸,率部众自愿归服汉朝。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诸国兵五万人迎接日逐王及部属。次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都护,设立“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自此,新疆就正式列入了汉朝的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治理西域措施“西域都护”设立是新疆地区统一于中央政府的显著标志。汉朝政府直接任免西域都护、专理屯田事务的“戊己校尉”等统领西域各地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吏;委任册封当地各族首领,颁发汉朝印绶,允准其按照本地习俗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令其遣子入侍、贡献方物;并驻军镇守,进行屯田戍边,设立烽燧、驿站维护交通畅达,极大地推动了“丝绸之路”沿途的经济发展。东汉建立后,继续西汉王朝对西域各地的统治,先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该地军政事务。著名的“定远侯”班超就曾担任过西域都护多年。后设立西域长史取代了“西域都护”职能。班超之子班勇曾就任“西域长史”,班超父子不只留下令人称道的“投笔从戎”故事,且父子相承,为了巩固边防、发展西域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西域的语言文字汉朝时期,西域各地居民除了使用汉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外,本地还流行着多种语言文字(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隋唐时期)。语言文化特性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当地居民来源和分布局面的复杂性背景。龟兹(今天的库车、拜城、新和县等地)、焉耆和高昌一带地区流行吐火罗语,而于阗地区使用的则是于阗塞语;前者使用一种用婆罗谜字母斜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后者使用的于阗文是一种婆罗谜字母直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鄯善、尼雅(今天的且末和若羌县等地)一带地区居民使用的所谓佉卢文则来自波斯(今伊朗)的阿拉美字母。汉代西域各地广泛流行五铢钱(汉朝钱币名称)。新疆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汉龟二体钱”、“汉佉二体钱”(西域流行钱币名称,正面镌刻汉字及货币单位,另一面镌刻龟兹、佉卢文和货币单位)不仅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品贸易水平,还深刻反映了文化交流的真实状况。

知道讲历史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东汉时班超当西域都护,西域各国全部臣服于汉。和帝时,班超年老乞归,朝廷派任尚接任。四年后,西域各国群起反叛,东汉放弃西域,退回本土河西走廊。

汉朝时的西域是我们现在的哪啊?

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张骞通西域十三年背井离乡,西域探险,换来千年不朽的英名。他无意中做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汉朝时期西域大致范围。

西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大致的范围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新疆以西的中亚的一部分。

(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79回粉774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同9m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从汉代司马迁的书中开始,对新疆地区有了清楚的记录。天山南北广阔地区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实图景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西域社会状况

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晰了起来。西汉时期,将今天阳关、嘉峪关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域地区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为“行国”,主要是塞人、月氏人、车师人、乌孙人和匈奴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聚居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主要是塞、吐火罗和羌人等。

秦汉时期,在西域地区,甚至远至中亚各地都出现汉人活动的踪迹,汉人当时被称为“秦人”,全因他们是当时控制西北地区的秦国的子民。西域的自然和区域特点还使该地社会处在互不相属的割据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公元前177—前176年,匈奴南下击败月氏人,控制了西域。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管理该地事务,利用西域为基地经常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匈奴进入西域及其统治不只改变了原来该地割据松散的政局,还直接促成了后来西汉王朝统一西域的进程。

汉朝统一西域过程

汉朝关注西域,并且最后在政治上统一天山南北各地,与当时的匈奴人在西域的活动有关。公元前138年,为了消除匈奴人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威胁,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力图联络当时活动在今中亚地区的一个名叫大月氏的部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的西使历尽艰辛,功绩卓著,客观上加深了两地彼此间政治、经济的了解和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不久,亦即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受命率军西征,打败了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政府随即在此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朝这一军事行动切断了匈奴同西北各氐、羌诸部之间的联系,扩大了汉朝与西域各族间的往来。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大将赵破奴等率军穿越阳关、玉门关西进,攻占楼兰、姑师。公元前102年,汉军西行,又攻克时常与汉朝作对的位居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显示了汉朝国力的强盛,将汉朝的政治影响向西延伸到中亚广大地区。这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族中的威望。公元前101年,为解决驻扎西域的汉军和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汉朝开始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设“使者校尉”统领之,“屯垦戍边”由此成为历代中央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地区最早的地方官员。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漠北草原的匈奴政权发生内讧,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恐遭不幸,率部众自愿归服汉朝。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诸国兵五万人迎接日逐王及部属。次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都护,设立“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自此,新疆就正式列入了汉朝的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朝治理西域措施

“西域都护”设立是新疆地区统一于中央政府的显著标志。汉朝政府直接任免西域都护、专理屯田事务的“戊己校尉”等统领西域各地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吏;委任册封当地各族首领,颁发汉朝印绶,允准其按照本地习俗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令其遣子入侍、贡献方物;并驻军镇守,进行屯田戍边,设立烽燧、驿站维护交通畅达,极大地推动了“丝绸之路”沿途的经济发展。

东汉建立后,继续西汉王朝对西域各地的统治,先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该地军政事务。著名的“定远侯”班超就曾担任过西域都护多年。后设立西域长史取代了“西域都护”职能。班超之子班勇曾就任“西域长史”,班超父子不只留下令人称道的“投笔从戎”故事,且父子相承,为了巩固边防、发展西域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西域的语言文字

汉朝时期,西域各地居民除了使用汉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外,本地还流行着多种语言文字(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隋唐时期)。语言文化特性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当地居民来源和分布局面的复杂性背景。龟兹(今天的库车、拜城、新和县等地)、焉耆和高昌一带地区流行吐火罗语,而于阗地区使用的则是于阗塞语;前者使用一种用婆罗谜字母斜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后者使用的于阗文是一种婆罗谜字母直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

鄯善、尼雅(今天的且末和若羌县等地)一带地区居民使用的所谓佉卢文则来自波斯(今伊朗)的阿拉美字母。汉代西域各地广泛流行五铢钱(汉朝钱币名称)。新疆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汉龟二体钱”、“汉佉二体钱”(西域流行钱币名称,正面镌刻汉字及货币单位,另一面镌刻龟兹、佉卢文和货币单位)不仅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品贸易水平,还深刻反映了文化交流的真实状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历史刘老师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在汉朝和西域诸国交往的数百年间,曾经有不少国家找过汉朝的麻烦,包括劫杀过路的汉朝使者,汉王朝都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教训,让他们血债血偿。

其中,包括神秘的楼兰国和国力强盛的大宛国。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小国,曾经反复几次杀害过路的汉朝使者,却没有得到汉朝的报复,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古语有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是,对于这个西域小国反复劫杀汉朝使者,汉王朝却没有派人去报复。

这个西域小国名叫罽(ji)宾国,都城是循鲜城,位于今天克什米尔地区

罽宾国远离大汉王朝,到汉朝都城长安的路程大约一万两千二百里路。

如果从汉朝长安出发的话,到达该国的时间,至少要一年。

除了路途遥远之外,沿途以高山、高原、戈壁沙漠为主,非常的难走,一般人很难坚持到最后。

张骞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武帝也曾多次派出使者出使罽宾国。

然而,罽宾王给脸不要脸,自认为这里天高皇帝远,汉朝就是国力再强盛,也管不着自己。

于是,对于汉朝和平的使者,罽宾王却予以了残酷的对待——全部予以劫杀,夺取了汉使随身携带的礼物。

当时,汉武帝忙于对付匈奴,并没有对罽宾王下手。

后来,罽宾王的儿子即位为新一任国王。

但是,不久就成为了汉朝使者和另一位王子阴末赴的刀下鬼——意图谋害汉朝使者。

在汉朝的支持下,那位参与杀害罽宾王的阴末赴王子,即位为新一任国王。

然而,这位罽宾王也并不是真心和汉王朝交好,完全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后来,汉朝使者赵德出使罽宾国,不小心和罽宾王阴末赴发生了矛盾。

心狠手辣的阴末赴,一怒之下,竟然把赵德等其实多位汉朝使节全部杀死。

之后,担心汉朝会倾全国之力讨伐自己,阴末赴写好检讨书后,派使者送到汉朝皇帝汉元帝手中。

一来,此事并不是阴末赴一人的过错,没有必要把责任全部推到他的身上;

二来,汉朝到罽宾国路途遥远,非常不利于大规模行军,远没有在草原上和匈奴作战那么简单。行军艰难不说,后勤保障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在这之前,汉朝曾经在攻打大宛国的战争中,饱受这方面的痛苦。

于是,权衡再三之后,汉元帝决定原谅罽宾王阴末赴——既然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而且有心和汉朝交好,汉朝也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绝。

最终,汉朝放过了阴末赴。

果然,后来阴末赴再也没有主动找过汉王朝的麻烦,老老实实和汉朝交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卉处错K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明代中国领土面积极盛时期达到1000多万(永乐二十年),汉唐是通过武力征服打败匈奴突厥汗国,明代边患不比汉唐乐观,为什么不派使节通往中亚商议合纵连横之事?是因为当时的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很强大吗?

明朝已经统治大部分西域,只有蒙古地区统治的比现在少一些,但东北统治地区都到西伯利亚了,东边有很多岛接近日本

西藏以当时的技术是上不去的,西域那边都是荒漠和沙漠少量草原只能放牧不能耕种,中原王朝从没想过要实际占领西域和长城以外,就是因为入不敷出,不符合农耕的要求,简单说那些地方就是“废地”,只要不打仗,中原是不乐意搭理那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