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驱逐舰是以舰炮、水中武器以及导弹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只。它既是海军的传统装备,也是海军舰艇编队中突击能力较强的舰只。该型舰只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只,同时,还可担负舰队防空、护航、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任务。可是说,这是在海战中参战机会最多的舰种。
驱逐舰在军舰中属中等类型的舰只,一般排水量在2000吨到8000吨之间。航速则在30节到38节。武器装备因时代而异,现代驱逐舰大都装备有直升机、导弹和传统兵器,如火炮、水雷、鱼雷发射装置等。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是英国的一名叫做亚罗的造船技师最早提出了建造一种战斗力强、速度快、能对付鱼雷艇的军舰,这就是驱逐舰。时间是1892年。次年,英国就建造起“哈沃克”号鱼雷驱逐舰和“霍内特”号鱼雷艇驱逐舰。从此,开创了一个新舰种。1900年,美国人建造出了“班布里奇”号驱逐舰,排水量为420吨,航速29节,装备了2门舰炮和两个鱼雷发射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德国、俄国、法国等国家,建造了数百艘驱逐舰,使该舰种成为海军编队中不可缺少的舰只。这些舰只的排水量大都在1000吨至1300吨之间,航速在30到37节之间。装备的武器主要是,88到102毫米口径的火炮。鱼雷发射装置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驱逐舰的排水量达到了2000吨左右,大战结束前,又提高到了3500吨。航速达到35节至40节。成为当时最快的战斗舰只。
战后,一些军事大国进一步提高自己国家研制的驱逐舰的排升毕水量和战斗力。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米切尔”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5200吨,装备了航空导弹。70年代又建造了“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7810吨,接近于轻巡洋的吨位。舰上装备了“鱼叉”舰对舰导弹、“海麻雀”舰对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现代驱逐舰大都装备有直升机库和飞机起降平台,能搭载1至3架直升机。同时装有先进的雷达、电子对抗、卫星导航等系统。
我国研制驱逐舰的时间并不晚,早在1902年,中国就建造了“建威”和“建安”号驱逐舰,排水量达到了830吨,航速为23节,舰上装备了8到9门舰炮和鱼雷发射装置。从舰艇的吨位到武器装备,在当时都算得上比较先进的驱逐舰。但是,在一个向着殖民地衰变的封建国家里,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船舶制造业,也不可能有不断成长的海防力量。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和腐朽的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乘虚而入,摧跨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的造船业。驱逐舰的建造也被迫中断。
新中国政权建立后,驱逐舰的建造和其他重要舰只一样被提到海军发展的重要日程。经过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共同努力,驱逐舰的发展和其他海军装备的发展一样,也进入了一个从引进、学习到自己研制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中苏“六四”协定,双方达成了从前苏联引进4艘07型驱逐舰。当中国的代表到前苏联考察准备卖给中国的驱逐舰时,才发现人家卖给中国的都是1937年到1941年生产的老旧驱逐舰,在他们的海军中已遭淘汰。我方的考察与接收人员称这些舰艇茄笑握是“废铜烂铁”。但是,主动权颤庆掌握在人家手中,如果不要,恐怕连“废铜烂铁”都得不到。无奈,中国只好买下了这4艘破旧的驱逐舰。
从前苏联买回的废旧驱逐舰,排水量为2166吨,主机为两台蒸气轮机,航速36节。武器装备是,主炮为单管130毫米口径舰炮,配备4门;双管37毫米口径炮4门;三联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两座。另配有深水炸弹发射装置、雷达和声纳等观察与通信导航设备等。经修理之后,这些舰只于1954年和1955年先后开回中国。这就是新中国最早的驱逐舰。它们在中国的海域又服役10多年时间。
50年代末,中国开始自己研制驱逐舰,由于遇到了经济困难,一度暂停。到1962年,该项工作重新开始。60年代中期,经中央批准,开始建造代号为051型的导弹驱逐舰。驱逐舰虽然不大,但是,涉及的技术复杂,材料要求很高,为此,有10多个工业研究所、工厂等承担了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有关材料有700多项,配套设备一千多种。经过5年的努力,051舰研制成功,经过海洋试验,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成功地交付海军使用。由于该舰是在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当时该地的名称为“旅大市”,因此,051驱逐舰又名为旅大级驱逐舰。此舰的下水,标志着我国有了完全由自己制造的驱逐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根据051号驱逐舰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于70年代末开始建造改进型舰只。相继生产出“哈尔滨”号、“珠海”号等驱逐舰。使中国的驱逐舰的建造逐步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