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岩带金矿的远景评价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远景评价应包括绿岩带金矿的定位与定量预测,既有区域的,也有矿区的。换句话讲,它应包括区域的、远景区内的和矿区的金矿勘查方向及其潜力(总量)。因此,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综合信息资料的多少及其可靠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由于预测方法大多数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勘查程度较低的五台山-恒山绿岩区来讲,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其可信任程度都不会很高,因此只能作为一种提供决策的尝试。
田永清等(1991)在《五台山-恒山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成矿条件及其远景预测》研究报告中,曾以康家沟-大西沟区和李家庄-柏枝岩区为例进行了统计决策,认为在这些地区开展普查找金工作的风险不大,寻找小规模、低品位层控型金矿的概率最大(43%~50%),寻找大规模、低品位层控型金矿的概率为10%左右,而寻找小规模低—高品位后生脉型金矿的概率在14%~21%。3年多来的勘查实践表明,这一统计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而可以适用于其他的远景区。
近年来分维(分形)几何学在地质领域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并已步入资源评价领域。我们在前文已将分维理论应用在金矿床的构造控制方面,发现本区金矿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几何分维特征,因此它们的矿床规模与矿床数之间应存在某种相关性,可以用来进行资源评价。
对五台山全区31个金矿(化)点和五台山西部18个金矿(化)点的规模进行统计表明,规模越大矿床数越少。统计结果在常规直角坐标图中呈双曲线分布,相关方程为N=At-D;而在双对数坐标图(A)中则呈直线分布,相关方向为lnN=A—Dlnt。这种幂函数方程就是几何分维的数学表达式,因此金矿的规模(t)和矿数(N)之间的关系服从于几何分维。式中的D就是它们的分维数,全区:D1=0.90,A=11.5,相关方程式为N1=11.5t-0.90;西部地区:D2=0.61,A2=6.3,相关方程式为N2=6.3t-0.61。从图形上看它们也具有很高的自相似性。只是全区的分维数大,接近于1。拟合的两个线性方程相关系数都很高,分别为0.9976和0.9967,因此用来进行远景估计的可信度较大。可以推断,在五台山西部可能存在一个大型金矿床。
自80年代末期(“七五”末期)以来,五台山西部地区绿岩带金矿的勘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八五”期间,就目前已取得的勘查成果与我们的预测成果相比,仍有相当的潜力。从已发现的矿床类型看,五台山西部的绿岩带金矿主要还是同构造晚期初生型,尤其是其中的层控型是今后应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
五台山东部及恒山地区绿岩带金矿的勘查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灵丘南山发现了初生型金矿庆(如上石矾、陡岭沟等),伯强的后峪也勘查出绿岩带再生型(与次火山岩有关)金矿床,柏枝岩、义兴寨、刁泉等典型金矿床的研究指出了扩大远景的方向和前景。因此,整个五台山-恒山花岗岩-绿岩地体金矿的潜力很大,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