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 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实习目的】
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矿床勘查类型和用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实习要求】
(1)进一步了解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及划分依据。
(2)根据所给某矿种矿体规模参数,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受构造影响程度、品位、厚度变化系数,分别确定所属类型,并赋值。
(3)根据所赋值之和确定所属勘查类型及合理的勘查间距。
(4)了解探采对比确定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及储量、面积等对比误差计算。
【实习步骤】
1.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也较大,约占30%;构造因素赋予的值较小,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1)矿体规模划分
按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见表5-1所列。
表5-1 矿体规模
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划分(三种类型赋值)
1)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体、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夹石很少,基本无分支复合或分支复合有规律。
2)较简单: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支复合。
3)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囊状、鞍状、钩状、小圆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支复合多且无规律。
(3)构造影响程度划分(三种类型赋值)
1)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2)中:类型系数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3)大:类型系数0.1。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划分(按变化系数范围赋值)
矿体厚度稳定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各矿种不同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及各类型系数见表5-2所列。表5-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划分(按变化系数范围赋值)
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其各矿种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值见表5-3所列。
表5-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2.了解五个主要地质因素确定的勘查类型
(1)第Ⅰ勘查类型: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巨大,形态简单—较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明显。
(2)第Ⅱ勘查类型: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大,形态复杂—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态有明显影响、影响小或无影响。
(3)第Ⅲ勘查类型: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数类型系数之和为1.0~1.6。主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严重、明显或影响很小。
3.了解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类比法就是在原成功的矿床勘查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将待勘查的矿床的地质特征,与已经进行过勘查的矿床地质特征在主要特点上与其相类似的矿床进行比较,采用与其相等或相当的勘查工程间距。这是目前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最基本的方法。地质勘查规范中所规定的各种勘查类型,各资源储量级别的勘查工程控制程度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参考表(表5-4,5-5)是在总结了许多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统计出来的。
在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以主矿体(层)为对象。对于矿体局部产状、厚度和矿石质量变化较大或构造复杂地段,必要时可酌情适当补加工程。
表5-4 铁、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各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表
表5-5 岩金矿床勘查工程间距
注:1.当矿体陡倾时,一般坑道段高为30~40m,缓倾斜时一般沿矿体倾斜40~60m;2.钻探的倾斜距离一般指沿矿体倾斜的实际距离;3.探求探明的资源/储量的钻孔间距,可以在控制的资源/储量的钻孔间距的基础上,缩小至原间距的1/2、1/4……其余类推;4.对第Ⅲ类型矿床,如果用上表的工程间距,无法探求相应控制程度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时,则只能边探边求,不宜进行勘探工作;5.当矿体在走向或倾斜上的变化程度不同时,工程间距应作与矿体变化相应的调整。
4.探采对比法
(1)探采对比的基本要求
①根据矿山具体情况,探采对比可分为:生产勘探与开发资料对比,地质勘探与开采资料对比,少数为地质勘探与生产勘探资料对比;②根据矿山生产勘探地质资料,进行不同勘探网度的试验对比,进一步研究矿床合理勘探网度;③探采对比应以最终开采资料为对比的标准和基数;④开采储量对比基数应包括采出矿量、损失矿量。
(2)验证对比内容
①矿体形态对比分析;②矿体产状和位移的对比分析;③矿体品位、储量对比分析;④矿床地质条件对比分析。
(3)探采对比参数的计算方法
1)矿体面积绝对误差:指被一定网度工程圈定的矿体面积(Sc)与矿体真实面积(Su)之间的误差。面积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面积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2)矿体面积重合率(Dr):指开采(或生产勘探)揭露的矿体面积与勘探圈定矿体面积两者在平面或剖面上重合部分的面积(Sd)与矿体真实面积(Su)的比值。即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3)矿体形态歪曲误差(Wδ):指在平面和剖面上由一定网度工程所圈定的矿体形态与其真实形态相比较,即勘探工程圈定出来的面积比开采真实面积多圈(Sn)和少圈(Sp)面积的总和(不考虑正负号)。
矿体形态歪曲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矿体形态歪曲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4)矿体厚度绝对误差(Mδ):指开采揭露的矿体真实厚度(Mu)与勘探圈定的矿体厚度(Mc)之间的误差。
矿体厚度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矿体厚度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5)矿体长度误差(Lδ):指开采揭露的矿体真实长度(Lu)与勘探圈定矿体长度(Lc)之间的误差。
矿体长度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矿体长度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6)矿体边界位移误差:一般包括矿体下盘边界或上盘边界位移。测定与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水平断面图上以开采所揭露的矿体底板界线为基准,沿走向按规定的勘探线间距,测定矿体底盘位移值,并按<2m、2~5m、5~10m、10~15m、15~20m、>20m等间距分别统计不同区间的位移所占长度百分比,计算平均位移和最大位移值;第二种方法是用探采底板线在水平面上所构成的图形的面积除以底板直线的平均长度,即得平均水平位移距离,并注明最大位移值。
矿体位移误差对比,一般采用矿体上下盘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误差两方面进行对比。对矿山开拓工程来说,矿体下盘位移误差比上盘位移误差更显得重要,所以,通常十
分重视下盘位移误差。
7)矿石品位误差(Cδ):指开采测定的矿体平均品位(Cu)与勘探计算的平均品位(Cc)之间的误差。
矿石品位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矿石品位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8)矿石储量误差(Qδ):指开采统计的矿石储量(Qu)与勘探计算的矿石量(Qc)之间的误差。
矿石储量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矿石储量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9)金属量误差(Pδ):指开采资料计算的金属储量(Pu)与勘探资料计算的金属储量(Pc)之间的误差。
金属量绝对误差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金属量误差率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实习资料及要求】
1.矿床地质简况
矿床位于下扬子台褶皱带东端中部,处于北东向倾没背斜构造的北西翼。矿区地层自泥盆系到三叠系均有分布,呈北西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30°~50°,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较发育。燕山中期的石英闪长岩岩株侵入石炭-二叠系石灰岩中,地表面积1.5km2,呈椭圆形,为一向北西倾斜的漏斗状,沿岩体周边形成断续分布的含矿带。主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石炭-二叠系接触的下接触带中,主要沿大理岩(中部已交代为矽卡岩)与角页岩或石英岩接触面分布,属矽卡岩型铜矿床。由于构造的错断破坏,主矿体自东而西分成三段。主矿体规模大,延长1200m,延深400~700m,厚度5~85m,一般为30m,厚度较稳定,变化系数为73%。矿体形态较简单,形状为似层状-楔状;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3°~67°,东缓西陡。矿体受稀疏的断裂错动破坏。矿石类型和矿物组分较多。硫化矿石主要有含铜磁黄铁矿、含铜磁铁矿和含铜矽卡岩矿石;氧化矿石的主要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硅孔雀石、水胆矾、自然铜、赤铜矿等。矿石结构为粒状、填隙状和交代状;构造为块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含铜品位中等,硫化矿石平均品位为1.10%,最高达18.25%,品位变化系数为121%~142%,属不均匀型。一般含铜石英脉角页岩、含铜蛇纹石滑石岩和含铜磁铁矿矿石的铜品位较高(铜<1%)。本矿床的氧化作用较强,一般氧化深度在30~60m之间,次生富集带不发育。
2.根据以上实例资料确定矿床勘查类型
(1)确定五个地质因素;
(2)类比确定勘查类型。
3.探采对比实例
(1)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工作
矿区于1952年进行勘探,1955年提交地质勘探报告。勘探时,将矿床列入第Ⅲ勘探类型,以钻孔100m×(50~100)m的网度求C级储量,浅部5~65m水平配合坑道40m×30m(穿脉距×中段高)的工程网度求B级储量。其投入钻探量2.2×104m,坑探7500m。用边界品位0.2%、最低工业品位0.4%、最低可采厚度2m和夹石剔除厚度4m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探明为一中型铜矿床,各级储量比例:B级储量占25%,C级占39%。
矿山采用竖井平巷开拓,中段高30~40m。采矿方法主要为留矿法和充填法,采场穿脉宽12m,分段高一般2~4m。采用浮-磁联合选矿,先选铜后进行硫、铁分离,主要产品为铜精矿和硫精矿。
矿山结合采准工程的布置,用(20~40)m×(30~40)m的坑道网度进行生产探矿;同时,在深部和边部用50m×30m的钻孔网度加密控制,以满足采准生产的需要。
(2)探采资料对比
选择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的91%)进行探采资料对比(表5-6)。开采资料是采场(穿脉距12m,分层高一般2~4m)的综合编录资料,其可靠程度相当高,用以检验20m×30m生探和40m×30m地探坑道网度求B级以及100m×(50~100)m钻探网度求C级的可靠程度。
表5-6 各级储量探采对比允许误差
1)储量对比:选择了主矿体20m×30m坑道网度控制的矿块23个、40m×30m坑道网度控制的矿块7个及中段6个,分别与开采资料进行了矿石量、品位和金属量对比,其对比结果见表5-7,5-8。从对比资料中可看出:①23个20m×30m坑道控制的矿块,其品位和金属量误差主要为负值,矿石量误差的正负值大致相等,说明金属量偏低,而矿块矿石量的增减大致相等,总的误差小;几个对比参数的相对误差小于20%的占74%以上,控制精度高。②7个40m×30m坑道网度控制的矿块,其误差一般为正值。矿石量有71%的矿块,误差小于17%;品位和金属量有71%以上的矿块,误差小于34%。另外6个中段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24%,占对比中段的80%以上。说明40m×30m坑道网度控制的精度是较高的。选择了100m×(50~100)m钻孔网度控制的8个矿块(C级),与20m×30m生探坑道控制的资料进行对比,其结果见表5-9。从表中可看出,储量误差一般为负值,说明钻探控制的储量偏小。其相对误差一般都在20%~30%以内,占对比矿块的75%。个别矿块的误差较大,主要是勘探时圈定矿体有些不合实际造成的。由此可见,用100m×(50~100)m的钻探网度求C级储量,其精度较可靠。
2)矿体形态的对比:通过5个中段主矿体形态的对比(表5-10),矿体面积重叠率较高,B级储量在87%以上,C级一般在50%以上,平均达72%;平面歪曲误差、厚度变化均反映了增加的趋势;矿体底板位差:坑探部分一般为2~5m,钻探部分一般为8~20m,坑探比钻探控制较准确。
表5-7 储量探采对比误差表[生探(20m×30m坑道网度)与开采资料对比]
表5-8 储量探采对比误差表[地探(40m×30m坑道网度)与开采资料对比]
续表
表5-9 钻探100m×(50~100)m与坑探20m×30m资料对比表
表5-10 中段主矿体形态对比表
综上所述,本矿床主矿体规模大,形态较简单,矿体倾斜平缓至中等,厚度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矿体受稀疏的断层错动破坏,可列为Ⅲ类偏简单的勘探类型,用(40~50)m×(30~40)m求B级和100m×(50~100)m求C级储量的工程密度是合适的。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