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是相山铀矿田的赋矿围岩,位于华南铀矿省的中部。华南铀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铀矿类型有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等。火山岩型铀矿 (如相山铀矿田) 主要分布于华南褶皱带东部的大陆板块边缘地区,受铀含量较高的中酸性火山- 侵入杂岩系所控制 (胡瑞忠等,2004) ; 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上,受铀含量较高的花岗岩控制; 碳硅泥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及两侧,受铀含量较高的碳硅泥岩系控制。杜乐天 (1984) 曾把华南数省铀矿的分布划分出三大成矿域,即西矿域、中矿域和东矿域,基本上反映了这种分布趋势。
华南铀矿省的构造格局最突出的表现是两种构造带的叠置,即前侏罗纪为 EW 向构造带和中新生代的 NE 向东亚陆缘带。西部 EW 向构造明显,东部 NE 向构造醒目。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 (矿田) 位于 EW 向构造带与 NE 向构造带叠置转换地带。
在区域上,不同规模和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呈 EW 向带状分布,构成规模巨大的EW 向花岗岩带,这是前侏罗纪 EW 向构造带的重要体现。根据花岗岩体展布方位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大致可划分出 6 条 EW 向花岗岩带 (图 3.1) 。
雪峰山- 武功山- 光泽岩带是华南 6 条 EW 向花岗岩带中最北部的一条,位于北纬27°左右,西起雪峰山岩体,中经衡山岩体,东至福建光泽岩体,断续延伸长达 600km 以上,加里东期、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规模数百到 1000 多平方千米。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受控于该岩带,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无疑与前侏罗纪的 EW 向构造活动有关。
其他5 条岩带是塔山-弹前-鼓山岩带、九嶷山-诸广山-仙游岩带、花山- 大东山-贵东- 泉州岩带、广平- 广宁- 佛岗- 云霄岩带、那蓬- 新兴- 甲子岩带,其展布特征在地质矿产部 “南岭项目”构造专题组 《南岭区域构造特征及控岩控矿构造研究》 (1985)论著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强烈俯冲,在东亚陆缘产生广泛的断裂及岩浆活动,东亚陆缘宽阔的火山岩带就是在这一地球动力背景之下而开始形成的 (谢家莹等,1996) ,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也形成于这一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形成了一系列 NE、NNE向展布的压扭性断裂构造 (如与俯冲带平行的左旋走滑断层) ,并由此改变了东亚前侏罗纪 EW 向构造的格局。
紧随这期碰撞事件,东亚陆缘区发生了明显白垩纪—古近纪的伸展减薄活动,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在东亚陆缘火山岩带形成了大规模的断陷盆地,俗称红盆。铀矿床的分布与这种断陷盆地的空间关系非常密切 (陈跃辉等,1997) 。相山铀矿成矿年龄为 143 ~89 Ma,铀矿的形成受这期地壳伸展减薄运动的控制。
中新世以来华南地区则表现为强烈剪切挤压与碰撞 (王德滋等,2002) 。
华南铀矿省的构造格局反映出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经历了前侏罗纪挤压—侏罗纪压扭—白垩- 古近纪伸展减薄—中新世以来的挤压抬升这种 “开- 合”交替演变的构造活动历史,铀矿形成于白垩- 古近纪伸展减薄这一特定的构造活动阶段,铀矿的后期演化(剥蚀和保存) 则受中新生代以来的挤压抬升作用控制。
图3.1 华南东西向花岗岩带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