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百题::古文阅读题
(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第六篇 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答案:
第一篇
1.D
2.①缺 ②太阳或(阳光)③真、实在 ④早晨
3.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4.B
第二篇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第三篇
1.(1)跑 (2)腰里系着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2. 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第四篇
1.(1)日光 (2)执 持
2.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篇
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第六篇
1.①祸患,灾难 ②这,这样 ③给 ④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
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第六篇 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答案:
第一篇
1.D
2.①缺 ②太阳或(阳光)③真、实在 ④早晨
3.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4.B
第二篇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第三篇
1.(1)跑 (2)腰里系着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2. 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第四篇
1.(1)日光 (2)执 持
2.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篇
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第六篇
1.①祸患,灾难 ②这,这样 ③给 ④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
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题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