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答题技巧高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政治答题技巧有哪些呢?
主观题就是非选择题,政治作为典型的文科学科,主观题应该如何解答呢?小编整理了以下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具有的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的特点,在命题时突出重视基础,重在运用,热点多元,模拟情境,强调联系,细分入口,角度多维,分层设问,适度开放,植设难度等原则。
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高考政治试卷的重头部分,因此,在高中政治高考复习中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有效提高高中政治主观题的高考复习,教师必须对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分析。本文试就多年高中政治复习备考的教学所思,对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作探索性分析总结。
1政治主观题答题步骤:
1、首先,阅读设问时:
⑴看清试题要求: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2、然后,读材料全文: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 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4、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高中政治6大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说明)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设问形式】(1)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2)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原理? (3)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4)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所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原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活与哲学的某某原理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二拆分:就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政府的职能有四个。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体现等等。
三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四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例】2008年夏季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9题第1问: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参考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7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②“神舟”7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③从“神舟”7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解题步骤可概括为:审设问—审材料—提炼观点—组织答案。
题型三:“因果(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注意作答时要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二是意义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点到面。 例、(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 (60分)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衽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⑹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分)
【解析】本小题是一道“为什么”类的问答题,前一问考查的辩证法知识,后一问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知识。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要辩证分析,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就是其积极作用的表现,也体现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①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②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①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②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题型四:“措施(对策、怎么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先分析主体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例1:材料三: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
对资金的投向从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增加投入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2)结合材料三,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答:(2)①发挥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济建设中的农业建设支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分)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协调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分)
(若仅答出财政的作用,没有结合材料说明,只能得2分)
例2:2008年12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强
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1)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答:(1)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分)(注: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题型五:“意义(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所以先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弄清楚是让你回答哪一方面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等。还要注意问你的是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这类题与时政的联系很紧密。答案中常见的“关键词”有: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保障了···动员了···保证了···维护了···只有···才能···基本上都是动宾结构。 【组织答案】在解答中,纵向上,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有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横向结构看,答案里面一般要有效地材料语言+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对该问题的最新表述(这是加分点) 【例题展示】 (1)试述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政治意义。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大学生当好村官的意义。 (3)燃油税改革的经济意义? 例1:图1显示的“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 图2显示的是“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反映 的是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图1反映的 是我国期待改进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它体现收 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1)在读图的基础上,说说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2)结合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说明推进“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建立的措施。 答案:(1)①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例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认识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小编推荐:高中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例1:近几年来,“公民上访”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因经济纠纷上访,有人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访。有关部门对此都作出了妥善的处理,大部分上访群众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但也有极少数人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围攻党政机关,扰乱社会秩序。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公民上访”现象的认识。
答:(1)“公民上访”现象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就有关问题向相关国家机关当面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的行为。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上访”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监督权的重要方法。② 保障“公民上访”,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要负责地行使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非法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例2: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答:(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企业产品的适度包装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出售产品和方便消费者。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②但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产品的过度包装,是弊大于利。因此,作为消费者,要拒绝过度包装,绿色消费。(3分)
主观题就是非选择题,政治作为典型的文科学科,主观题应该如何解答呢?小编整理了以下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具有的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的特点,在命题时突出重视基础,重在运用,热点多元,模拟情境,强调联系,细分入口,角度多维,分层设问,适度开放,植设难度等原则。
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高考政治试卷的重头部分,因此,在高中政治高考复习中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有效提高高中政治主观题的高考复习,教师必须对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分析。本文试就多年高中政治复习备考的教学所思,对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作探索性分析总结。
1政治主观题答题步骤:
1、首先,阅读设问时:
⑴看清试题要求: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2、然后,读材料全文: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 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4、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高中政治6大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说明)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设问形式】(1)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2)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原理? (3)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 (4)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所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原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活与哲学的某某原理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二拆分:就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政府的职能有四个。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体现等等。
三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四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例】2008年夏季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9题第1问: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参考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7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②“神舟”7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③从“神舟”7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解题步骤可概括为:审设问—审材料—提炼观点—组织答案。
题型三:“因果(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注意作答时要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二是意义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点到面。 例、(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 (60分)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衽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⑹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分)
【解析】本小题是一道“为什么”类的问答题,前一问考查的辩证法知识,后一问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知识。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要辩证分析,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就是其积极作用的表现,也体现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①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②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①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②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题型四:“措施(对策、怎么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先分析主体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例1:材料三: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
对资金的投向从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增加投入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2)结合材料三,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答:(2)①发挥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济建设中的农业建设支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分)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协调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分)
(若仅答出财政的作用,没有结合材料说明,只能得2分)
例2:2008年12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强
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1)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答:(1)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分)(注: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题型五:“意义(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所以先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弄清楚是让你回答哪一方面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等。还要注意问你的是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这类题与时政的联系很紧密。答案中常见的“关键词”有: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保障了···动员了···保证了···维护了···只有···才能···基本上都是动宾结构。 【组织答案】在解答中,纵向上,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有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横向结构看,答案里面一般要有效地材料语言+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对该问题的最新表述(这是加分点) 【例题展示】 (1)试述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政治意义。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大学生当好村官的意义。 (3)燃油税改革的经济意义? 例1:图1显示的“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 图2显示的是“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反映 的是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图1反映的 是我国期待改进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它体现收 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1)在读图的基础上,说说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2)结合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说明推进“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建立的措施。 答案:(1)①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例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认识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小编推荐:高中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例1:近几年来,“公民上访”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因经济纠纷上访,有人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访。有关部门对此都作出了妥善的处理,大部分上访群众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但也有极少数人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围攻党政机关,扰乱社会秩序。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公民上访”现象的认识。
答:(1)“公民上访”现象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就有关问题向相关国家机关当面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的行为。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上访”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监督权的重要方法。② 保障“公民上访”,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要负责地行使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非法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例2: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答:(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企业产品的适度包装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出售产品和方便消费者。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②但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产品的过度包装,是弊大于利。因此,作为消费者,要拒绝过度包装,绿色消费。(3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