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多次提出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拒绝,那魏延能穿过子午谷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拒绝,其实有深厚的背景的,因为这跟诸葛亮有战略上的冲突。不说子午谷奇袭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地攻陷了长安,也未必守得住,过于冒险,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
要认清子午谷奇谋与诸葛亮冲突的实质,首先要认清蜀汉的战略方针。蜀汉战略的总方针其实是诸葛亮和法正共同制定的,诸葛亮的隆中对大家耳熟能详了,法正的汉中策则是对隆中对的补充。
刘备夺取巴蜀后,法正即建议攻取汉中,同时指出取得汉中以后的好处:
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占领汉中以后,可以采用上中下三策。
上策的意思,是指按隆中对的规划,与荆州方面配合攻取汉朝旧都长安、洛阳,北定中原;中策的意思,是夺取雍州、凉州(即汉代凉州的河西、陇右两块),然后从益州和雍凉两路夹击,夺取关中;下策则是指扼守秦岭,保障巴蜀的安全。具体采用哪个策略,视敌我实力对比而定。
后来蜀汉的战略果然不出法正的“汉中三策”。不久关羽败亡,荆州易手,与隆中对契合的上策已不可实行,此后终蜀汉之世,军事战略都是在中策和下策中切换,处于攻势时则取中策,处于守势时则取下策。
采取中策,是诸葛亮的选择,所以他五次北伐中有三次是进取雍凉,只有两次是攻打关中,还都有特殊原因。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旨在夺取关中,与诸葛亮直接冲突。
因为蜀汉力弱,如果直接攻取关中,难免遭到曹魏雍凉、关中、中原兵力的三面夹击,过于冒险,蜀汉的主力部队只有十万人,诸葛亮不敢有任何疏漏和浪费,所以不愿意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