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之战中为什么曹操要水路决战?

曹操以陆军见长,如果分兵渡江,孙陆只有五万人马,不可能封锁所有水路,曹操只要有一路人马渡江成功,就成为陆战,孙刘必败。不明白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做。... 曹操以陆军见长,如果分兵渡江,孙陆只有五万人马,不可能封锁所有水路,曹操只要有一路人马渡江成功,就成为陆战,孙刘必败。不明白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做。 展开
 我来答
PHILIP48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9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为什么曹操要水路决战?

因为当时曹操以为孙权知道自己兵力强盛,必从陆路反击,因此便从水路决战,并且当时有效忠曹操的水军将领张允和蔡瑁,因此信心十足,但后来孙权离间了前去效忠曹操的张允和蔡瑁,曹操将它们杀了,曹操不得不迎战。您实在不懂或不清楚可以看一下前不久的战争片[赤壁],或许有助了解......

赤壁之战简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具体:

曹操严格来说没有在南方进行过作战,所以他并不熟悉水战,他在北征乌桓后,在玄武池演练水军,相信他的当时目的就是对付南郡的刘表,暂时还没有准备备战东南的孙权。
曹操在获得南郡后,在荆州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分散,这是因为曹操初步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拿下全部荆州,而荆州出去襄阳外,还有重要的南郡和毗邻孙权的夏,樊口这两大战略要点,所以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南下取得南郡,另一路从襄阳延汉水南下准备攻取夏口。而刘备的东退导致了南下的水军不能夺取夏口,所以需要和夺取南郡的另一支曹操的主力进行汇合。有人会问,既然长江各处都可以渡江,为什么曹操不从南郡渡江,为什么一定要从乌林,陆口南渡导致了赤壁之战那?因为延南郡向东到陆口一带,长江以南是云梦大泽和洞庭湖,即使渡江也并不利于补给和行动,而且乌林处于两路南下军队的汇总之所,而且补给可以沿江也可以走陆路,补给方便。故曹操会选择在这里把主力进行集结,而周瑜也这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所以才在长江的南岸的陆口阻止曹操渡江。
严格来说,作为防守方,想真正的防卫大江是非常难防的,因为军队如果分散在沿江的防线上必然造成在战术主战场的局部空间的防卫薄弱(如同沿江撒沙子一样),因为处于外线的敌人在渡江的方向上是掌握主动权的,所以可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分散在江防的防守方。所以防卫大江或者岛屿,有如同防卫长城一样,如果分散兵力,就容易造成一点击破,各个击破,所以一般采取纵深机动防卫,就是利用天险进行要点防守,寻找外线敌人的进攻弱点进行有效的突破,比如补给线,粮道,兵道等方面。而作为内线进行跨区域联合防守,当防线上某点被敌人有效突破的时候,区域内可以根据情况派遣机动军队进行补救,并且防守的态势可以呈现扇型,几个区域间可以协同作战。所以固守战术要点,并且寻找敌人的弱点是内线破敌的关键。
所以周瑜和孙权进行商议,周瑜延江固守要点,而孙权筹集军队在柴桑(九江)进行机动,其实从柴桑到江夏时间很短,因为过了夷陵,江水平缓,沿江西北进的速度也很快。
而作为内线防守长江防线的周瑜熟悉水战,并且熟悉战术,他知道寻找到曹操的军队的集结地就是他防守地战术要点(因为曹操是外线作战,补给线比较长,而且分兵两路南下,一路走汉水,一路走南郡,所以需要汇聚一处集结渡江。详细见下文),而因为刘备占据了曹操东进的要地夏口,那么作为一个区域的指挥官,他重点要防卫曹操南下渡江,并且要在等待中,寻找曹操的漏洞。
守江方守的辛苦,并且弱点也是处处体现,所以攻击方突破江防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多路渡江,利用多路局部渡江点形成优势,充分利用兵力多的特点,有效的形成主攻和侧应的战术(.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晋灭吴还是隋灭陈,宋灭南唐,都是利用兵力优势,多点渡江,让敌人虽然有区域防守,但迫使守江一方处处受制,机动不得,顾此失彼,难以全方位机动。(孙子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以仔细分析其战术原理。)而在赤壁战场上,曹操在渡江上形成了单点渡江的态势,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这恰恰证明了曹操并不熟悉渡江作战的特点。曹操再有的战术问题就是水路协作的作战问题,曹操在陆口和周瑜的水军交锋,大败而回,而曹操并没有明显的意识到水军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他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陆战上,即局部战场的人数和补给是胜负的关键。而作为习惯水战的周瑜他面对的主要对手则是屡战屡败的刘表的水军,而刘表的水军早在以前跟周瑜的作战中早已经被杀破了胆,而且关键是曹操对于他们的态度很明显,他们不过是一支被迫投降的军队,所以他们的士气和战法都很低落。在水战方面,周瑜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且可以说远胜曹操,足以达到阻止曹操南渡的战术目的的。
所以曹操失败的原因就是不熟悉渡江的战术和对于水路的协作的战术不熟悉。
enjoy蘰踄繧鍴
推荐于2016-11-19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18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958万
展开全部
因为当时曹操以为孙权知道自己兵力强盛,必从陆路反击,因此便从水路决战,并且当时有效忠曹操的水军将领张允和蔡瑁,因此信心十足,但后来孙权离间了前去效忠曹操的张允和蔡瑁,曹操将它们杀了,曹操不得不迎战。

赤壁之战简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历史意义: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446313336
2009-04-22 · TA获得超过12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u...1@163.com
2009-04-20 · TA获得超过3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1:曹操进攻孙权不是没有陆路,但是地势险峻,路途遥远,补给线会变得很长
如果被后方有半点差池,大军会变得很危险。而且当时曹操统帅军队号称百万,后史学家分析应该有20-30万军队.北方连年征战,到处都是废墟,补给能力有限
2:当时周瑜统帅的军队有3万人,在江边布防,曹操派小股人马渡江根本没什么用,而稍微有点动静,精明的周瑜不可能没有察觉。曹操也试图让部分部队渡江扎营,派张允,蔡瑁领军渡江,可被周瑜打回来了。因此两军隔江对峙。
3:曹操被胜利冲婚了头脑,刘崇投降,在长板大败刘备。一路顺利。在曹操功下荆州仓库江陵的时候,贾诩等谋事就提议,先休养生息,稳扎稳打拿下江东。可曹操不听。想一口气吞掉孙权,刘备。而且不听谋士的话,独断独行。
4:曹操有后顾之忧,马超就是在曹操在南方磨蹭的时候攻下了长安。
5:曹操在兵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史书记载当时周瑜3万人,刘备投入的兵力只有2千人.胜算很大。而且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孙权援军还没有到,听说周瑜大胜之后孙权就改变方向,去合肥,打张辽了。
因这些原因,曹操希望速战速决。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赤壁大败,损失惨重. 研究三国是我的业余爱好,希望能帮到楼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前田哲5
2009-04-19 · TA获得超过7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军事上的事,决战总不是一厢情愿的,那种下战书约定战时战地的,基本可以看成古老的笑话
好,现在看一下楼主的计划,变水战为陆战,确实是个好想法,但操作确实是有点难度的
首先以古代的技术的话,不是随便都可以大部队出奇登陆的,那个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掩护的,正和奇的结合确实很妙,可也确实很难的

其次嘛,按照楼主的打算,一路人渡江,我们假定成功了......好的,那不就是另一出背水之战吗,孤军深入的话,气势很重要的,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这关键还在于要让你的士兵觉得是自然而然的陷入死地,而不是那种分配的死地,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士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孤军过江的话,很难想象士兵们会怎么想的,当时的情况,以曹军的气势,大家会愿意去冒这个险吗,这不太符合人的正常心理吧,真要过江一支的话,是很难做动员工作的

最后想说下题外话,军事上的成败,有很多因素的,赤壁之战我们不能说曹操是必败的,我比较同意吕思勉的观点,其实当时作为孙刘方面来讲,赌博的因素是大于理智的因素的,史料的很多方面其实也会有附和胜败的成分,这和中国史学旨在鉴成败的传统相关
战争当事人其实也是综合当时的情势言的,加之很多人智慧的结合,总比我们要周到的,而我们现在的分析,总和临场有很多偏颇的

PS:一楼的说明看上去很不错,如果不是复制流的话,偶确实佩服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