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在三国里,赵云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喜欢他的人,把他捧得极高,说他是三国第二武将,仅次于吕布,或者干脆说他是三国第一名将;不喜欢他的人,把他贬得极低,说他只是三国一个不入流的将军。
原因很简单,演义中的赵云,实在是太勇猛了,他曾经救下了公孙瓒,跟文丑大战六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跟随刘备后,又是尽心尽力,两次救下后主阿斗。第一次让人惊讶不已,他在曹操白万大军中,七进七出,连斩多位将领。曹操看到赵云,不禁感叹道:“真猛将也,吾当生致之!”并且还下令要生擒赵云,不能放冷箭。赵云这才得以幸免。
喜欢看演义的人,他们眼中的赵云,必定是一员猛将,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然而,正史中的赵云,却连“五虎上将”之一都不是,他终其一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那么,正史上的赵云,他的武艺究竟有多高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的记载,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大家全面解析赵云。
第一,赵云虽然不是“五虎上将”之一,但是他的武艺跟关、张、马、黄等人,不相上下。
在正史中,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只封了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被封为翊军将军。所谓“翊军将军”,说白了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也就是俗称“杂号将军”。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赵云没有被封为名号将军,就说他的武艺很低。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刘备没有封赵云为名号将军,可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有可能是因为赵云的出身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刘备打心眼里看不起赵云,等等。总而言之,赵云没有成为名号将军,不能证明他的武艺很低。
赵云自从追随刘备后,真可谓是尽心尽力,忠心不二,立下了赫赫战功。赵云救过后主阿斗两次,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所以,就连陈寿也为赵云打抱不平。陈寿在作传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并一处。也正因为如此,罗贯中在小说中,才会极力突出赵云的勇猛,把他说成是“五虎上将”之一。
大家想一下,如果赵云武艺不高,陈寿这么严谨的历史学家,为会他叫屈吗?罗贯中又会这么塑造赵云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赵云在长坂坡,确实跟曹军厮杀过。
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在正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刘备被曹操所追。赵云冲进曹军,怀抱着后主阿斗,救下了他和甘夫人(阿斗之母)。因立下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三国志·赵云传》相关记载如下: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这段记载,在正史中非常之简略。我们不能看出赵云武艺有多高强,也不能证明他七进七出过。但是,赵云面对曹操大军,敢于冲进去,并且还救出了后主和甘夫人。由此可见,赵云不惧曹军,胆子够大。
再据《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依照汉制,八尺相当于现在的1.84米,可见赵云高大魁梧,容貌奇绝,不用多想,一看就知道,赵云是一位猛将。
第三,街亭之战时,赵云亲自断后,让军队得以保全。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让马谡镇守街亭,让赵云镇守箕谷。后来,马谡不听诸葛亮劝谏,在山上扎营,最终导致蜀军损失惨重。赵云也因寡不敌众,失守了箕谷。但是赵云在关键时刻,能够率领部队,固守阵地,避免了损失。可见他有将帅之才,堪当大任。正史相关描述如下: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再据《云别传》,诸葛亮率军退到汉中后,问众位将领:“街亭失守,士兵死伤极多。箕谷的军队败退后,为什么士兵和将军都安在呢?”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军械物资,都没有丢下,士兵和将军都才得以活着回来。”赵云之勇,可见一斑。
正史上的赵云没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厉害。
赵云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最大的功劳就是救阿斗。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
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
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
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三国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